高原鼠兔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是高寒草甸地区主要优势种小型哺乳动物。由于其种群数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草地的大面积退化,因而被打上了"害鼠"的标签而被大量灭杀;而同时由于其挖掘活动对微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而被称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关键种和异源工程师,体现出了"益"的作用。这种"害"和"益"矛盾的观点不仅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很有必要,而且也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我们现行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项目拟在三江源保护区核心地区青海省玛沁县以野外试验结合控制实验,通过分析不同密度高原鼠兔的挖掘活动、取食活动、刈割行为、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影响,从系统的角度阐明高原鼠兔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基金项目于2010年-2012年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进行,试验样地为轻度退化矮嵩草(Kobresia humulis)草甸,样地大小为4 hm2。试验对象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分为0密度(对照)、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四个水平。研究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挖掘行为、长期和季节取食行为、刈割行为对栖息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按计划完成了野外试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 高原鼠兔的挖掘行为对栖息地土壤中总氮含量无影响,但有利于硝态N和氨态N的显著增加,每只高原鼠兔挖掘活动所形成的鼠丘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分别增加了162.6 mg/kg、355.1 mg/kg和497.7 mg/kg,表明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增加了土壤的氮素循环;2. 高原鼠兔挖掘活动所形成的鼠丘植物群落,经过多年的演替,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无鼠区域,群落均匀度降低,同时,大量鼠丘的存在降低了栖息地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通过增加栖息地环境的异质性和改变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高原鼠兔提高了其自身的适应性,有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3. 高原鼠兔长期取食对植物群落的干扰与其密度有明显的关系,低密度高原鼠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甚微,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没有明显变化,生物量与0密度无明显差异。而中密度高原鼠兔则影响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表现为群落高度降低、杂类草比例有所增加。高密度高原鼠兔的取食活动对栖息地植物群落影响较为明显,群落高度显著降低,禾草和莎草比例显著下降,杂类草比例明显上升,同时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在低密度、中密度和0密度,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高密度高原鼠兔的存在还影响栖息地植物群落的恢复演替,使群落维持在退化状态或进一步退化。4. 高原鼠兔季节性取食对植物群落的干扰与其密度直接相关。高密度高原鼠兔在4-5月取食主要导致植物群落生物量降低,在6-8月取食引起植物群落盖度降低和高度降低,而生物量有所增加。5. 高原鼠兔的刈割行为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结构,同时群落植物组成也发生明显的变化;6. 高原鼠兔取食活动对植物的补偿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三年的试验研究,我们认为高原鼠兔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其“害”大于“益”,为草地退化主要原因之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高原鼠兔适宜密度阈值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研究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