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仅知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占总数1-2%的遗传性CP(HCP)发病年龄小,病情更重,加之其受遗传性因素影响最大、发病机制相对简单,为国内外CP发病机制研究的首选对象。欧美国家在该方面研究逾14年,中国则刚刚起步。我们先期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特发性CP遗传学特点有别于欧美人群,而一HCP家系中隐藏着新的致病区域,需进一步定位及鉴定。本研究拟以我院HCP家系(已完成7个家系现场调查及外周血采集)为突破口,使用大规模高通量现代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结合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和鉴定遗传性胰腺炎的致病基因和突变,随后在青少年特发性CP中进行验证,最终建立我国HCP患者家系、标本和遗传特征资源库,并为研究中国CP患者易感基因特征、C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遗传学因素在慢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该方面研究在中国人群中基本为空白。本课题组运用一代测序、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及靶基因深度测序等方法,以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家系为中心,对中国慢性胰腺炎遗传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新致病基因进行了探究。首次完成了中国大样本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家系研究,首次完成了中国大样本青少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及散发成人慢性胰腺炎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基本完成了原研究计划。.研究分三步进行,即,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家系突变形态研究,胰腺炎家系致病基因突变鉴定及功能研究,特发性及散发的慢性胰腺炎的致病基因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遗传性慢性胰腺炎突变形式主要(90%)为PRSS1基因突变,其中R122H最为常见(60%),而SPINK1和CFTR基因突变未发现存在于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患者;与国外前期研究有所不同;(2)遗传性胰腺炎候选基因RFT1基因R25Q突变可导致斑马鱼的生长形态发生改变、胰腺发育受阻,该基因突变与VHL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很可能导致VHL综合征患者出现胰腺钙化等非该综合征常有的罕见表现;(3)在散发的成人慢性胰腺炎病例中,发现了CPA1基因多个新的突变位点;(4)在75例青少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中,PRSS1和SPINK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3%和57.3%。检测到4例PRSS1基因的拷贝数缺失,1例该拷贝数增加。SPINK1基因检测到43例患者携带IVS3+2T>C位点突变,导致在mRNA水平的SPINK1表达出现缺失。还发现了CFTR基因上一个8个碱基的缺失移码突变,可导致CFTR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提前终止;在外显子2上发现了一个CLDN2基因新的突变位点 (c.592A>C)。课题组未发现欧美国家前期研究中常见的SPINK1基因的N34S突变、c.194+2T>C突变或P55S多态现象等;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后发现,携带IVS3+2T>C位点突变的SPINK1基因突变更容易发生胰管结石、胰腺钙化和胰腺囊肿(P<0.05)。.本课题首次揭示了中国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暨慢性胰腺炎遗传学初步特点、临床意义及与国外资料的异同,填补了大样本中国慢性胰腺炎人群遗传学资料的空白;对可能的致病基因进行了认真探究;进一步显示遗传学研究在慢性胰腺炎诊断、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步慢性胰腺炎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遗传性卵巢早衰基因定位及突变鉴定研究
特发性慢性胰腺炎中CTRC基因突变的鉴定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SPINK1基因内含子突变的鉴定及其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致病机制研究
遗传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