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各种质粒构建和转染、Western blotting、real time PCR、EMSA/superEMSA、ChIP、CoIP、GST pull down、DNA甲基化、基因定点突变以及RNA干扰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淋巴细胞mu阿片受体(MOR)3'非翻译区(3'UTR)在MOR基因转录和转录后的调控作用,特别是microRNA(miRNA)对MOR基因转录后的调控作用。本项目将对潜在的MOR基因3'UTR miRNA结合元件、例如结合miR-23b的K-box、结合miR-9的Brd-box,以及多个其他miRNA的相互作用元件进行证实和分析,确定miRNA对MOR表达的调控作用。项目也将研究免疫缺陷病毒对MOR基因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及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本研究对于进一步阐明阿片类物质滥用影响AIDS病理进程的分子机制。
本项课题主要研究miRNA对淋巴细胞mu受体(MOR)转录后调控机制以及猴免疫缺陷病毒对这一调控的影响。研究发现MOR 3’UTR有多个miRNA结合位点,但只有miR-16对MOR有调节作用,这与神经细胞MOR表达有所不同。当CEM×174细胞过表达miR-16可以导致MOR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减少。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中发现,虽然MOR3’UTR有7个miR-16潜在的结合位点,但只有8699-8719区域是miR-16作用位点。突变该位点则miR-16不能发挥作用。吗啡(1 μM)可以抑制miR-16表达,纳酪酮可以抑制吗啡的作用。提示吗啡可以通过刺激MOR表达和稳定MORmRNA 维持MOR水平。SIV感染可以引起miR-16明显升高和MOR逐渐下降,这一相反关系表明了SIV对MOR转录后调节的影响。在SIV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研究上,我们发现SIV感染可以激活CEM x174细胞胞浆STAT5 a,STAT5 a进而入核与cyclin D1启动子调节区元件结合。SIV的Nef蛋白在STAT5a活化中起重要作用。过表达Nef 可以促进STAT5 a从胞浆入核。因此实验结果表明Nef蛋白可以通过STAT信号途径调控cyclin D1基因表达。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淋巴细胞内病毒与细胞因子信号途径相互作用,对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了意义。整个研究工作共发表文章8篇,其中SCI文章5篇,总影响因子24.384。另有4篇文章在投稿和整理中,将全部发表在SCI期刊上。研究工作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多次,申请专利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期间有6名博士生毕业,还有3名在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miR-218 调控FAK-Slit/ Bmi-1-TGF-β 信号通路抑制脑胶质瘤增殖的机制研究
淋巴细胞mu受体基因启动子Sp1和YY1元件对受体表达的调控机理及其对SIV感染细胞病理过程的影响
淋巴细胞mu受体基因启动子Sp1和YY1元件对受体表达的调控机理及其对SIV感染细胞病理过程的影响
mex-3 3'UTR在C.elegans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Mu阿片受体基因甲基化修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阿片药物镇痛中的作用以及机制研究
EGFR 3'-UTR 774T>C遗传变异影响EGFR基因转录后调控机制及与银屑病发生危险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