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神经肌萎缩的治疗是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其发生过程是受多因素、多基因调控的快速发展的主动过程,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一类普遍正常存在于细胞中长度约为22 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作为非编码RNA中的新家族其在转录后水平作用于信使RNA(mRNA)而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 miRNA不仅对于骨骼肌正常的细胞分化、增殖、代谢以及凋亡的调节十分重要,而且还参与到了骨骼肌的各种病理变化之中。目前针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中miRNA的研究较少,且不全面。本课题组尝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失神经支配早期不同类型骨骼肌中miRNAs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异常表达的miRNA 及其靶基因与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助于探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靶点。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伴随迅速而明显的骨骼肌萎缩,但失神经快慢肌萎缩可能由不同的机制决定。在表观遗传学水平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miRNA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仍缺乏系统尤其是快慢肌不同萎缩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通过miRNA表达谱及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了大鼠失神经早期比目鱼肌(典型的慢肌)和胫骨前肌(典型的快肌)的miRNA表达谱。经过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失神经后慢肌中miR-206、 miR-195、miR-23a 和 miR-30e可能是导致慢肌转化为快肌的关键调控因子。miR-214、miR-221、 miR-222、 miR-152、miR-320 和 Let-7e可能是失神经后快肌萎缩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分析信号转导通路的网络图,我们发现了慢肌和快肌差异miRNA调控的关键信号转导通路。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失神经快慢肌不同的萎缩机制,尤其是从miRNA角度提供了新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miR-218 调控FAK-Slit/ Bmi-1-TGF-β 信号通路抑制脑胶质瘤增殖的机制研究
淋巴细胞mu受体基因启动子Sp1和YY1元件对受体表达的调控机理及其对SIV感染细胞病理过程的影响
2型糖尿病内脏脂肪和骨骼肌基因/蛋白表达谱的变化
微小RNA miR-1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和作用研究
金龟子绿僵菌产孢调控中微小RNA及其靶基因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慢性疼痛对神经系统微小RNA表达及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