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药物的基础研究和开发研制是目前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薄荷对RSV感染有良好治疗作用。前期研究表明薄荷水提物及其酚酸部位具有显著的抗RSV和抗炎活性,并从中分离鉴定出40余种化合物。但薄荷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课题以薄荷酚酸类成分为重点,系统分离、鉴定和筛选薄荷抗RSV效应成分,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其抗RSV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系统分离、鉴定和筛选薄荷抑制RSV炎症反应效应成分,基于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抗炎作用分子机制及构效关系。从RSV感染致病机制的两个主要方面研究薄荷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阐明薄荷治疗RSV感染的药效物质(抗RSV、抗炎活性成分),丰富薄荷非挥发性药效成分内涵,为寻找具有治疗RSV感染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发现治疗RSV感染药物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
目前关于薄荷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挥发油,而对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和充实其药效物质基础内涵,对薄荷药材的种植、采收、质量控制和评价,以及临床合理应用等具有基础性作用。筛选薄荷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阐明其作用机制,对寻找抗病毒和抗炎有效成分或先导化合物,进而实现药物开发具有实用价值。课题从薄荷中分离鉴定出64个成分,其中18个化合物为首次在薄荷属植物中发现。新成分的发现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薄荷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薄荷酚酸部位和黄酮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其对病毒穿入细胞后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病毒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和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其中薄荷酚酸部位对PR8病毒的抑制作用最强。薄荷酚酸部位及其主要成分蒙花苷和迷迭香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NO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迷迭香酸抑制率低于蒙花苷。蒙花苷和迷迭香酸均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但蒙花苷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抑制作用强于迷迭香酸。薄荷酚酸部位及其主要成分蒙花苷均能有效抑制iNOS、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薄荷酚酸部位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 RAW264.7巨噬细胞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蒙花苷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ERK、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薄荷酚酸部位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κB-α和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其抗炎作用;蒙花苷能够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实现其抗炎作用。蒙花苷能够抑制P65蛋白的核转运。另外,课题还建立了薄荷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蒙花苷、橙皮苷、香叶木苷、香蜂草苷等4种黄酮苷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方法;迷迭香酸、紫草酸、反式丹酚酸J 等3种酚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同采收期的薄荷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开展了薄荷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并建立了薄荷抗氧化生物效应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在建立了薄荷酚酸部位和黄酮部位制备工艺基础上,开发了薄荷酚类对照提取物,并成功应用于薄荷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Nrf2调节TGF-β1/smad3/NOX4信号通路探讨木香烃内酯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含Sushi结构域蛋白HSCP-63阻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机制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高中和活性抗体的保护机制研究
可预防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口服DNA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