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经济低碳转型,在本质上就是要提高"碳生产率"(Carbon Productivity)、即提高单位碳排放当量的GDP产出。但是现在对碳生产率的研究还比较少,而碳生产率构成要素的解析更是一个盲点。本课题围绕区域碳生产率时空演化过程的解析,借助于碳排放转换系数,构建区域碳生产率演化过程的曲线;开发满足区域碳生产率复合解析与多层次解析需要的LMDI模型;量化区域碳生产率时间序列演化的影响因素,厘清长期趋势下累积效应的影响要素;量化区域碳生产率在空间组合差异的影响要素,明晰短期波动、单一效应的影响要素;在影响要素量化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山东)自然经济条件,构建区域碳生产率时空演化过程的要素模型。本研究不仅为山东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解析提供方法学参考。
发展低碳经济、经济低碳转型,在本质上就是要提高“碳生产率”(Carbon Productivity)、即提高单位碳排放当量的GDP产出。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构建区域碳生产率演化过程的曲线,并对山东近20年来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开发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能源消费强度多层复合解析的LMDI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并对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深度解析。结果表明:(1)1990-2009年,山东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现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2)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碳生产率的变化影响碳排放量增速的放缓或者加剧。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还很小,但是对碳排放量减少的作用已经显现。本研究不仅为山东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解析提供方法学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共同调控PirB和NgR1的microRNAs参与电针促进脑缺血后轴突再生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
从NLRP3炎症复合信号通路探讨“宣肺益肾、化痰解痉”法调控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固有免疫通路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HMGB1和Mac1结合与NADPH氧化酶串话探索“嗅三针”通过嗅觉通路对帕金森病干预效应的研究
区域碳生产率的时空间演化及其多变量驱动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影响区域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的要素与机制研究——以首都圈为例
区域碳足迹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的图谱研究-以滇中地区为例
设施农地扩张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