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即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主要死因之一,寻求通过非损伤性手段诱导内源性保护物质的表达,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心肌保护效果,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更为可靠、可控性较强的治疗手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证实mPTP开放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步骤,预处理和后处理都是通过抑制mPTP开放实现心肌。基于前期研究,本项目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电针预处理,以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作用为阳性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放免、高效液相色谱法、原位杂交、TUNEL及形态学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心电的监测、内源性活性物质及其受体、蛋白激酶C、KATP 通道、线粒体膜电位及mPTP的检测,从腺苷A1受体→PKC→KATP 通道途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诱导腺苷A1受体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mPTP的调控机制。
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电针预处理,以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作用为阳性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放免、高效液相色谱法、原位杂交、TUNEL及形态学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心电的监测、内源性活性物质及其受体、蛋白激酶C、KATP 通道、线粒体膜电位及mPTP的检测,从腺苷A1受体→PKC→KATP 通道途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诱导腺苷A1受体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mPTP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兔心肌组织形态学的病变。2.电针预处理内关干预心肌细胞凋亡的效果优于电针预处理列缺或合谷,表明心包经内关穴与心具有相对特异性联系。3.电针内关预处理可通过减少MIRI兔心肌Fas/FasL的释放和维持心肌细胞活性物质(Formazan)的含量,达到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目的。4.电针内关预处理可促进MIRI兔血清中内源性保护物质腺苷的释放;诱导腺苷A1受体表达。5.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PKC的活化有关,PKC的活化可能是腺苷A1受体起到心脏保护作用的中介通路之一。为针灸“治未病”及“胸胁内关谋”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获得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2篇,2012年获湖南省第14届自然科学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One-step prepared prussian blue/porous carbon composite derives highly efficient Fe-N-C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Ultrafine Fe/Fe_3C decorated on Fe-N_x-C as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Zn-air batteries
基于p38MAPK通路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效应机制
基于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电针内关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保护作用机制
基于Urocortin-PKC/ERK信号通路电针干预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
ClICR/mPTP/mCICR通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