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人工林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针叶凋落物分解缓慢,给针叶人工林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受到普遍关注。抚育间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间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量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直接效果方面,而对间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涉及较少。本项目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油松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经抚育间伐后,按人工林年龄、密度系列设立固定样地,进行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针叶凋落物性质、林下植被、林内小气候、土壤性质等的变化情况,运用轮置分解法定量研究凋落物性质和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建立凋落物分解与制约因子的数量模型,揭示抚育间伐调控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内在机制。并根据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返还量、林下植被发育、土壤质量等指标,筛选出2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经营密度,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科学依据。
针叶人工林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于针叶凋落物分解缓慢,给针叶人工林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受到普遍关注。抚育间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其内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间伐对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量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直接效果方面,而对间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涉及较少。本项目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油松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经抚育间伐以后,按人工林年龄、密度系列设立固定样地,进行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针叶凋落物性质、林下植被、林内小气候、土壤性质等的变化情况,运用轮置分解法定量研究凋落物性质和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建立凋落物分解与制约因子的数量模型,揭示抚育间伐调控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抚育间伐可改善凋落物自身性质,提高凋落物初始N和P含量,进而提高凋落物失重率,促进了凋落物分解。利用3年动态监测,探明了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元素固定-释放模式。通过轮置分解法,发现同一凋落物基质在不同间伐强度下,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差异,其中不同龄级油松林和不同立地条件华北落叶松林下,适度间伐均可促进其凋落物分解系数的增大。抚育间伐还可促进林下植被生长发育,进而改善凋落物组成,加速分解。此外,抚育间伐后土壤质量有所提高,土壤酸化得到一定缓解,土壤有机质和酶活性提高,进而促进养分循环利用。根据油松和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快慢,确立了最优间伐强度,其中28和36年油松,均应进行中度抚育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分别为1700株/hm-2和1325株/hm-2,43年油松则应进行强度间伐,保留密度为1050株/hm-2。2种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均以强度间伐为最优,保留密度分别为1325株/hm-2、1150株/hm-2。本项目研究为造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完善抚育间伐机理做出了贡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抚育间伐调控黄土丘陵区刺槐人工林水分养分机理研究
森林抚育间伐与林分总生产量关系及其近自然调控机制研究
林下植被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