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研究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为目标,基于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原理,以北京市温榆河流域为例,应用采样分析、3S技术、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1)城市化梯度上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不同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污染物及其负荷;2)城市化梯度格局对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时空差异性规律,评价其对河流生态健康的贡献,阐明水体水质、底栖动物群落对城市化梯度的响应机理;3)提出以底栖动物完整性为目标的城市河流健康管理方法。本项目提出的城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新途径丰富了城市生态学研究,能够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对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城市化对河流生态健康影响研究对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课题以北京市温榆河流域为例,基于2010~2012年河流水质和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应用3S技术、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城市化梯度上不同土地利用的特征污染物及土地利用、河流水质、底栖动物群落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温榆河以有机污染为主,特征污染物为TN、NH3-N、TP、CODMn、BOD5、浊度;各类土地利用的CODMn负荷均较高,交通用地最高(173.17mg/L);底栖动物共121种,以节肢动物为主(65.6%);河流水质指标CODMn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变化,TN、TP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较低,群落结构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最小,冬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最大。B-IBI指数法与RIVPACS模型法的河流健康评价结果相近,温榆河约50%的河段处于较差状态。林地、工业用地、斑块密度、景观聚集度和边界密度对河流水质存在较大影响。氨氮(NH3-N)、总氮(TN)和溶解氧(DO)是影响温榆河底栖动物群落的显著水质因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水库水质及流域生态系统对城市化的时空响应
城市化河流生态水文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
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综合影响评估及机制研究——以苏州为例
流量梯度变动与河流生态响应的量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