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情绪问题,抑郁障碍的高女性发病率具有跨文化与跨种族的一致性。以往研究从生物基础、认知风格与社会因素的角度考察了该现象的产生原因。然而,作为日常不良情绪的主要来源,社会应激在抑郁障碍及其性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该作用的社会-心理-生理机制迄今尚不清楚。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以个体毕生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应激事件为切入点,拟综合采用问卷调查、行为测量、ERP、fMRI、皮质醇分析等技术,考察青春期前后、成年期、更年期前后等关键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及性别气质的人群对社会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以探讨社会应激与生理变化的交互作用导致女性抑郁易感性的社会-心理-生理机制,并从社会应激的角度,系统考察性别气质在抑郁及其性别差异形成中的作用,为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及女性抑郁易感问题的干预与应对奠定基础。
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同时抑郁症又有高女性发病率的特征。本项目以个体毕生发展为主线来探讨社会应激与生理变化的交互作用导致女性抑郁易感性的社会-心理-生理机制。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在外部刺激(应激)方面,主要对新异刺激、恐惧刺激、疼痛刺激、睡眠剥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女性加工情绪无关的新异刺激具有更强的脑活动,反映了男性和女性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适应需求;睡眠剥夺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过后,小世界属性得到增强,另外,这些差异的测量指标与个体特质中的神经质程度存在相关,提示了低神经质的个体对于睡眠剥夺更具有耐受性。.(2)对责任归因、“金钱态度”、奖励驱动的注意捕捉、收益与损失型跨期选择等社会应激方面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金钱态度能够调节在此类的奖赏加工任务中个体的行为表现以及大脑的活动,影响被试对输赢结果的敏感性;同时,在社会背景下,右侧颞顶联合区的神经活动决定了个体的自主行为是否值得赞扬。.(3)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方面主要结合个体的生命全程发展,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早期,采用ERP/fMRI技术,对情绪加工以及认知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凸显网络对调控情绪感知和执行控制的交互作用有着重要作用。在对高焦虑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当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被高工作记忆负载占用时,高特质焦虑个体表现出更弱的抑制无关信息的认知控制能力,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反应冲突。对恐惧面孔有了预期之后被试在加工恐惧和中性面孔时两者之间的ERP成分表现相似,推测情绪预期作为一个认知调节策略能够抑制人类对恐惧刺激的易感性。此外,年轻人性情的自我控制与灰质体积的变化有关,特别是额顶注意网络部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气虚血瘀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动态表达及益气活血法的干预研究
Ikaros蛋白通过调控岩藻糖基转移酶Fut4转录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分子机制探究
抑郁症的易感基因传递和定位及与环境应激交互作用研究
JMJD3和TLR4调控应激致抑郁障碍易感性
女性生殖轴功能紊乱与生物钟基因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基于抑郁症和气虚证应激共易感性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