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ZnCuInS/ZnS量子点制备多色无毒量子点LED,突破目前有毒Cd族量子点为主体材料的局限性,符合环保"绿色"观念。这种量子点LED研究,对制作"无毒绿色"、低成本、柔性显示器件具有重大意义。在ZnCuInS/ZnS量子点LED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本项目以提高其亮度和发光效率为目的,针对3个科学(或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一是从跃迁机理入手,研究元素组份对ZnCuInS/ZnS量子点发光性质的影响,建立ZnCuInS/ZnS量子点能级结构模型;其次,研究短化ZnCuInS/ZnS量子点表面有机长链氨配位体方法,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改善电致发光效率;第三,研究载流子迁移层和量子点发光层的几何尺寸、退火温度对载流子输运特性的影响,建立电流随偏置电压变化的数学模型。目标是:揭示ZnCuInS/ZnS量子点发光机理,首次制备多色无毒ZnCuInS/ZnS量子点LED,提出改善发光效率和亮度方法。
制备不同尺寸、不同组分的ZnCuInS胶体量子点,通过研究瞬态光谱,发现ZnCuInS 量子点内存在三个荧光寿命,结合不同时间光谱峰位的变化,确定三种辐射跃迁过程:带边辐射、表面态辐射和施主-受主辐射,随着Cu和In的比例发生变化,其中主要辐射机制也发生变化,通过调节组分,优化量子点发光性能;通过研究ZnCuInS 量子点变温光致发光特性,分析量子点中激子与声子耦合特性,发现激子与声学声子耦合作用是带隙和展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短化ZnCuInS量子点表面有机碳链长度,提高其薄膜电致发光性能,分析碳链短化对量子点薄膜导电性能的改善效果。制备出多色和白光ZnCuInS QD-LED,明确存在两种载流子输运机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载流子直接注入。此外,通过研究ZnCuInS QD-LED的伏安特性曲线,建立电流随偏置电压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整载流子迁移层和量子点发光层的几何尺寸、退火温度,分析对ZnCuInS QD-LED伏安特性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通过ZnCuInS 量子点和碳量子点混合,制备出白光荧光粉末,调节两种组分比例,制备出不同色温的白光发光二极管,显色指数达到93。借助于课题的工作,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5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得授权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ZnCuInS/ZnS量子点太阳电池关键问题的研究
高效碳量子点白光LED的制备及关键问题的研究
CdSe/ZnS量子点的细胞生物效应研究
Q频移II-VI族CdSe/ZnS纳米晶体量子点准白光激射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