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是显著增高的对危险刺激的警觉性,是患者认知加工中对危险信息注意加工偏好导致,可以通过认知矫正治疗和/或药物治疗而获得改善。根据既往研究,我们提出丘脑-杏仁核环路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注意加工偏好脑病理机制的假设。本研究以PTS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阈上和阈下情绪面孔识别注意加工任务,采用弥散张量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从脑区之间的解剖连接和功能连接的角度,阐明丘脑-杏仁核环路在PTSD患者注意加工偏好脑机制,及其与PTSD患者认知心理学加工、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认知矫正和/或药物)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探讨PTSD发病和好转的脑机制,为PTSD的早期识别、诊断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新方法。
本项目主要探索创伤性事件影响大脑加工情绪刺激,个体出现危险注意偏倚的病理机制,即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临床特征性症状之一警觉性增高的大脑病理机制的可能原因与恐惧环路损伤后丘脑—杏仁核环路快速反应有关。根据研究进展,本项目应用脑影像学技术,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有儿童虐待史或无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惊恐障碍患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设计情绪计数STROOP功能核磁认知任务;应用杏仁核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研究大脑恐惧环路;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技术研究大脑体积;应用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白质微观结构。结果发现:(1)情绪计数STROOP功能认知任务中,方差分析显示有显著的组主效应为:加工中性词汇激活脑区结果:PTSD组相比GAD 组、HCs激活减弱的脑区是左侧海马;PD组相比GAD组、HCs激活增加的脑区是左侧脑干;加工焦虑词汇激活脑区结果: PTSD组GAD 组PD 组相比HCs激活增加的脑区是左侧丘脑和右侧岛叶;GAD组相比PD组、HCs激活减弱的脑区是右侧额上回BA9 区。(2)将虐待作为分层因素后分析诊断-虐待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仅有经历儿童虐待的青少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显示出左侧丘脑体积的增大,同时发现儿童创伤问卷总评分与左侧丘脑平均体积呈正相关。(3)研究双侧杏仁核与全脑功能连接结果:GAD组、PD组相比HCs,左侧杏仁核--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 左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减弱。PD 组相比GAD 组、HCs,左侧杏仁核--左侧脑干中脑功能连接增强,左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减弱。PD 组GAD 组相比HCs右侧杏仁核--右侧脑桥功能连接增强,PD组最强;右侧杏仁核--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减弱,PD组最弱。GAD 组相比PD 组、HCs右侧杏仁核--左侧岛叶功能连接增强。(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GAD患者组右侧杏仁核FA值增高,左侧前扣带尾/扣带束皮质FA值降低。GAD患者组右侧杏仁核FA值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宾尼法尼亚担心状态担心问卷有正性相关。本研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说明大脑在创伤后有损伤和再塑造的过程,及时的给予认知治疗心理干预加快大脑的恢复,而遗传素质和个体在环境因素中的再塑造将是我们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本基金资助下,完成5篇英文和2篇中华,共培养了2名博士,本人升为硕士生导师和副主任医师。完成一次国际会议发言和全国大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选择性注意偏倚及注意偏倚矫正训练的脑机制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消退异常的脑机制研究
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及睡眠结构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情绪环路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