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模拟实际水产养殖过程,针对高温季节往往伴随养殖环境恶化,病原爆发导致鱼体发病死亡这一关键问题。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以高温(物理因子)、高氨氮(化学因子)、病原菌(生物因子)为应激源,大黄蒽醌提取物为应激调控剂。通过对鱼体非特异免疫因子、抗氧化因子、细胞凋亡、血液激素、应激蛋白HSPs、肠道菌群等变化的测定,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研究高温、高氨氮及组合应激对团头鲂慢性应激与急性应激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应激方式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建立鱼体复合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黄蒽醌提取物对高温高氨氮应激下抗病原菌感染调控机理。探讨高温、高氨氮应激下大黄蒽醌提取物与机体激素分泌、细胞免疫因子、热应激蛋白表达、肠道菌群等之间的关系,探索鱼类高温、高氨氮应激及病原菌感染作用机制及营养调控机理,为今后鱼类应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养殖生产中减少因环境应激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程度的增加,病害频繁发生。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易受温度变化、水质因子变化、运输等因素的刺应激。这应激条件下,病原易爆发导致鱼体发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应激与减少病害发生,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使用量不断加大,极易造成药物残留,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少、资源丰富等优点,含有生物碱、多糖、皂甙、蒽醌类、挥发油和有机酸等提高鱼类的特异、非特异免疫功能,可部分替代维生素,防治鱼病的作用,作为一种绿色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针对高温季节往往伴随养殖环境因子恶化,病原爆发导致鱼体发病死亡这一关键问题。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模拟实际水产养殖过程,以高温(物理因子)、高氨氮(化学因子)、病原菌(生物因子)为应激源,大黄蒽醌提取物为应激调控剂,探讨了大黄蒽醌提取物对高温高氨氮应激下抗病原菌感染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了:.(1)大黄素(MIC=100 μg/mL)可通过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增大菌体膜渗透性,破坏其完整性等,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漏,最终导致菌体死亡;大黄素可部分替代恩诺沙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建议添加比例为1:1。.(2)日粮中添加15-30 mg/kg大黄素可显著提高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及抗氧化能力;然而,饲料中添加过高剂量的120 mg/kg大黄素可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降低其免疫功能,对团头鲂生长产生不利影响。.(3)长时间10 mg/L氨氮暴露会影响团头鲂的血液生理,损害内脏器官,降低免疫力,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且这些危害随着氨氮暴露时间延长而加剧。.(4)急性高温应激可以导致团头鲂的生理机能变化,提高肝脏应激蛋白HSP60、HSP70、HSP90β的基因表达水平,影响团头鲂的的非特异免疫力。30℃条件下团头鲂具有较高的食物转化率和较快的生长速率。但长期30℃高温应激会对鱼体的免疫力造成一定的影响,30℃高温高氨氮复合应激下更加剧了鱼体免疫的下降,降低了鱼体抗氨氮应激的能力,因此30℃氨氮应激下鱼体更容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死亡率增加。.(5)饲料中添加25 mg/kg大黄素、500 mg/kg 维生素E有助于缓解长期高温对团头鲂血液生理的影响,提高免疫力,促进鱼体的生长,有效地增强团头鲂抗氨氮应激能力及氨氮应激后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中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下的机制设计、参与行为与IPO定价:询价、配售与交易视角下基于账户级大数据的研究
Nrf2/ARE通路在团头鲂鱼油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大黄素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团头鲂黑素细胞皮质激素受体(MCRs)应激调控分子机制
团头鲂HPG轴相关基因对其性早熟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RNA结合蛋白QKI调控团头鲂糖异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