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应急能力的全面、科学评价问题,将业务持续性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研究辨识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和问题,从运营机构角度研究其设施可靠性、业务依赖条件和计划准备措施的有效性评价体系;(2)研究辨识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外部突发事件风险因素并分析评价其可控性、可预防性;(3)对其业务持续性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应急救援资源、政策环境进行空域分层次研究,对应急过程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时域分阶段研究,研究建立时域与空域结合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研究综合性评价模型,将业务持续性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形成多维应急能力评价方法。通过本研究,建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应急能力的多维度、多层次、多灾种、多环节综合评价方法,为正确认识现状和差距,制定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政策和规划以预防、减少灾害损失提供科学基础。
本项目针对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应急能力的全面、科学评价问题,将业务持续性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本研究,建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应急能力的多维度、多层次、多灾种、多环节综合评价方法,为正确认识现状和差距、制定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政策和规划以预防、减少灾害损失提供科学基础。.项目完成了既定研究任务,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持续性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总体方法。首先对业务持续性管理和应急管理所针对的主体进行了分析,辨识了以组织为主体和以政府为主体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辨析了两者关注点的不同。.2.建立基于关键基础设施和灾害特征的业务持续性分析方法。.(1)提出了以灾害威胁基础的业务持续性分析PBB方法,即主要威胁分析(PHA)、业务依赖分析(BDA)和业务影响分析(BIA),辨识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和问题,从运营机构角度研究其设施可靠性、业务依赖条件和计划准备措施的分析方法;.(2)提出了业务依赖的5种依赖形式:能源依赖、原料依赖、技术依赖、媒介依赖和人员依赖,研究分析了关键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威胁,对业务持续性分析起到指导作用;.(3)研究建立将业务影响分析转化为风险分析的计算方法和风险矩阵方法,从而将业务持续性分析与应急管理的风险分析结合。.3. 建立BCM与EM相结合的应急能力多维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1)在辨识应急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急能力时间维、突发事件风险维、应急能力空间维的三个维度构成方法和分析模型;.(2)提出了关键基础设施业务持续性管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空间能力模型,包括组织层次、区域/城市层次和宏观/国家层次等三个层次。.(3)建立了一套业务持续性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综合BCM和EM全系统和全过程评价的时间-空间-风险维度相结合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研究建立了基于DHGF算法的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以解决应急评价中定量困难的问题,对各指标评价等级、模型权重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5)提出了基于脆弱性和风险的应急能力相对性修正方法。.项目执行期间发表论文9篇,其中EI/ISTP收录7篇;培养硕士生2人,本科生2人,博士生1人,博士后出站1人;出国学术交流1次。成果数量已满足任务书要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业务过程成批处理配置优化方法
基于语义分析的评价对象-情感词对抽取
从CREB信号通路探讨δ-阿片受体对帕金森病转基因小鼠α-synuclein寡聚体形成调控的作用机制
城市间关键基础设施系统的资源协同应急能力研究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耦合关系及其模型研究
网络化关键基础设施系统安全防御与应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