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研究提示谷氨酰转肽酶(GGT)与T2DM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GGT参与了细胞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代谢,还可通过酶促外的作用激活NF-κb信号通路发挥生理作用,理论上讲GGT活性增加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引发氧化应激状态改变,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但在临床个体,GGT活性增加多伴血脂异常、脂肪肝、腹型肥胖、和某些生物活性分子或炎症因子如铁蛋白、CRP、ILs等的升高。这些因素均被认为是T2DM的危险因素,它们必然会掩饰或放大GGT与T2DM的固有联系。为此,本研究拟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条件下,通过转基因技术单纯增加GGT活性,在活体及细胞水平,探讨GGT与其介导的GSH代谢等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后续临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为拓宽T2DM以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小组构建了C57BL/6小鼠GGT-cDNA表达载体,并采用尾静脉注射液压动态转基因技术,成功建立了GGT基因高表达小鼠模型。经一次注射,GGT活性升高可延续3周,经两次注射可延续6周。转染的GGT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肾脏、骨骼肌、脂肪以及胰腺等组织内GGT活性变化不明显。转染成功后,血清、肝脏GGT活性增加、血清及肝脏GSSG及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转基因3周后,雄性小鼠健康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时各点血糖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在GGT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胰岛素耐量实验(ITT)时各点血糖水平以及血糖AUC无显著差异。.两次尾静脉注射使GGT活性升高延长至6周。IPGTT显示各组间各点血糖、血糖AUC无显著差异。ITT结果提示,GGT组各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其中 15min血糖显著低于pLIVE组;GGT组血糖AUC显著低于pLIVE组,但与Control组无显著差异。.对雌性小鼠的研究结果与雄性基本一致。GGT活性增加降低血清及肝脏GSSG水平,可降低胰腺GSSG、总抗氧化能力,并可致血清丙二醛水平有升高趋势,对SOD水平无影响;GGT活性增加3周可致IPGTT时30min血糖显著升高,可致ITT的15min血糖值显著下降,并使ITT血糖AUC有降低趋势。使用GGT抑制剂,可致这部分差异消失。.本研究小组尚通过共培养方法,研究了GGT活性增高对胰岛β细胞株(beta-TC-6)的影响。发现GGT活性增高可导致培养基中GSSG、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在高糖培养条件下,GSIS后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无论是低糖还是高糖条件下,GSIS后GGT组胰岛素增幅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总结,以上数据提示,单纯GGT活性增加可降低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增加氧化应激的趋势,进而影响胰岛素分泌。本研究意外发现,GGT升高可改善特定条件下胰岛素敏感性,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使用尾静脉液压动态转基因法,GGT活性升高持续时间短,这可能是本研究中糖代谢未出现显著变化的原因。反复注射可延长GGT表达,但多次注射可引起应激反应而干扰实验结果,因此,后期研究应选择长期稳定增加GGT活性的方法(如慢病毒载体),进一步观察GGT活性增加对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长期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甜樱桃PavMYB10.1促进PavRiant表达和花青苷积累
滨蒿化学成分研究
从CREB信号通路探讨δ-阿片受体对帕金森病转基因小鼠α-synuclein寡聚体形成调控的作用机制
二肽基肽酶IV活性增高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以脂肪细胞功能为切点探讨酒精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及干预措施
鬼针草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中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干预机制探讨
多功能聚集诱导发光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谷氨酰转肽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