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已被定义为癌前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以中药白头翁汤为代表的清热祛湿法在临床上对于控制疾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近来研究发现Th17细胞参与的IL-23/Th17/IL-17通路(Th17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且受到miR-326的介导与调控,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活动相关。因此,上述通路可能是中药白头翁汤的作用靶点。鉴此,本研究以经典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转染、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记、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从基因、细胞及整体水平探索清热祛湿法对miR-326的介导的IL-23/Th17/IL-17通路的干预作用。本项目是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探索中的创新性研究,将为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背景:白头翁汤对UC有治疗作用,机理未明。miRNAs在包括肿瘤及炎症在内的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在UC中有miRNA的异常表达。因此认为miRNAs可能参与了UC发病环节的调控。但数据挖掘仍待完善、功能学研究仍待深入。.研究方向: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通过差异表达,筛选出UC相关的miRNAs,寻找其下游靶基因,并对其对炎症信号传导通路进行调控研究。.主要内容:白头翁汤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实验研究; miRNAs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差异表达; miR-19a、miR-29a等在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重要结果:白头翁汤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不仅能改善临床评分,还能使动物模型获得组织学改善;miR-19a在UC中低表达,miR-29a、miR-146a及miR-155a在UC中高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miR-19a的靶基因为TNF-α,其结合位点为TNF-α 3’-UTR,通过直接调控TNF-α并影响下游通路活性,导致炎症反应发生。miR-29a可能是通过作用于Mcl-1的3’-UTR,通过调控Mcl-1的表达,进一步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及进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及进展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蒙古冰草抗旱相关amo-miR5靶基因预测及表达载体构建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清热健脾活血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s/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
健脾清热活血中药介导Wnt/β-catenin-TCF通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的研究
FICZ/Ah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Th17/Treg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和清热燥湿凉血方的干预作用
从TLR4/NF-κB代谢通路探索清热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