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对福建沿海变质带的变质作用和条带状混合岩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在中生代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M2之前曾发生一期更强烈的变质作用M1,M1变质的矿物组合为矽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残留于M2变质片理中,代表古老结晶基底的残余。M1变质条件达高角闪岩相,变质年代可能属早古生代。(2)该区条带状混合岩是多成因的。据相邻浅色体和暗色体的结构、矿物组成矿物化学及其化学成分的质量平衡计算,东山岛混合岩形成于开放体系下的深熔作用,晋江半岛混合岩则形成于封闭条件下(水等流体除外)的变质分异作用。浅色体成分变化很大,与邻近原岩成分、变质条件及外来流体的成分等因素密切相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杂岩带多期变质-深熔事件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动中岩浆混合作用研究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熔体/流体活动——时间、来源及其效应
闽东南与粤西二断裂变质与花岗岩带形成机理的构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