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探讨UC 的发病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日趋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大肠湿热证为UC的主要证型,清热化湿法治疗效果明显。清化肠饮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春波经验方,其适应证为UC大肠湿热型,前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但其作用机制不甚明确。最近研究发现,结肠上皮细胞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是UC发病过程的重要环节,而阻断其活化是UC药物治疗的一个新思路。本课题采用异种异体结肠粘膜组织致敏法建立UC大鼠模型,再加以结肠上皮细胞Caco-2 为研究平台,运用基因克隆、细胞转染、RT-PCR、Western Blot 等方法系统地探讨清热化湿法对UC结肠上皮细胞TLR4/ NF-κB通路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UC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以及大肠湿热证UC大鼠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探讨UC 的发病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日趋重要。临床研究表明大肠湿热证为UC的主要证型,清热化湿法治疗效果明显。清化肠饮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春波经验方,其适应证为UC大肠湿热型,前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但其作用机制不甚明确。最近研究发现,结肠上皮细胞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是UC发病过程的重要环节,而阻断其活化是UC药物治疗的一个新思路。本课题采用异种异体结肠粘膜组织致敏法建立UC大鼠模型,再加以结肠上皮细胞Caco-2 为研究平台,运用Western Blot 方法系统地探讨清热化湿法对UC结肠上皮细胞TLR4/ NF-κB通路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UC的分子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以及大肠湿热证UC大鼠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成功采用免疫复合法、DSS诱导法分别建立了UC动物模型,并通过UC动物模型观察到清化肠饮可以显著降低UC动物模型的DAI评分,改善结肠组织黏膜病变程度,说明清化肠饮治疗UC是有效的。(2)清化肠饮可以明显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IL-8、SAA的表达,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控制炎症反应。(3)清化肠饮可以显著抑制TLR4和MyD88的表达,以及IB的磷酸化和阻止NF-B的核易位,表明清化肠饮能够多环节抑制TLR4/NF-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清化肠饮治疗UC的机制之一。(4)在Caco-2细胞中,清化肠饮可以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和增加SOCS3的表达来阻止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说明调节IL-6 / STAT3/ SOCS3信号通路可能是清化肠饮发挥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健脾清肠方调节PERK-eIF2α/ NF-κB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基于AQP和TLR/NF-κB信号通路研究风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机制
PPAR-γ通路在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基于TNF-ɑ/Elk-1/MLCK信号通路探讨清热化湿法修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