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理论对三七炮制前后的功用改变概括为"生消熟补",是中药炮制经典理论之一。针对其科学内涵,课题组提出研究假说:即蒸制引起三七物质基础的量变结果导致了质变。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蒸制过程中标志峰(marker峰)的不断量变;第二,蒸制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基础(biomarker);第三,体内过程中能够透过肠吸收转运屏障被吸收进入体内的活性成分可能是发挥新功用的真正物质基础。为此本课题以三七蒸制前后功用的变化为切入点,从物质基础变化的角度,运用UPLC-QTOFMS高分辨次生代谢产物特征谱、PCA、PLS-DA多元统计分析、RT-PCR、UPLC/ION-Trap/MS(n)联用等技术手段,研究三七蒸制过程中marker峰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药理作用变化相关的活性成分(biomarker)及其作用机制、在体内通过肠吸收转运屏障可被吸收而发生生物效应变化的活性成分的特性,揭示三七蒸制的炮制机理。
随着中药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与日俱增,三七等贵重中药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应用较为广泛,其销售逐年增长。目前新加坡市场上有多种剂型生熟三七制品销售。对于国外和国内地方普通使用者来说并不了解中医在遣药组方时讲究“药之生熟”,生熟效异、各有其功,更不知晓“生消熟补”是对中药三七炮制的经典理论概括,没有遵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配方。因此很可能会因无法辨识生熟三七而混用、错用,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发生安全性事件,尤其是在作为保健品、食品长期服用的情况下(民间将熟三七当作人参服用)。.本课题组研究团队从三个层次物质基础的角度,阐明了在三七蒸制过程生成的能够通过肠吸收转运屏障可被吸收而发生生物效应变化的活性成分,其主要特征为C-20位脱水的人参二醇或三醇型二糖皂苷和单糖皂苷。用现代科学语言揭示了经典炮制理论“生消熟补”的三七蒸制机理,有助于制定生熟三七的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和使用规范,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有利于中药三七的现代化、国际化。推动了国内外三七炮制研究的科学发展。经相关论文及专利数据库检索,项目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不同蒸制时间三七的UPLC-Q-TOF/MS高分辨特征谱。.2.PCA、PLS-DA法分析不同蒸制时间三七成分变化,标定归属了潜在的标志物(marker)化合物。并分离获得蒸制三七标志物化合物,并完成了鉴定。.3.发现蒸制三七的活血作用比生三七更显著,生三七无补血作用,蒸制三七有补血作用,活血和补血作用强度均随着蒸制时间延长逐渐增强。.4.结合UPLC-Q-TOF/MS高分辨谱,经多元数据分析,确定三七蒸制过程导致药理作用变化的物质基础(biomarker)为人参皂苷Rh1、Rg2、Rg6、F4、Rg3、Rk1、Rg5、Rh4、Rk3、Rh2、Rk2、Rh3。对其中的人参皂苷Rg6、F4、Rg3、Rk1、Rg5、Rh4、Rk3、Rh210种皂苷类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控制蒸制三七的质量奠定了基础。.5.通过Caco-2细胞模型、大鼠肠灌流模型试验,初步确认人参皂苷Rg6、F4、Rh4、Rk3、Rk1为蒸制三七能够通过肠吸收转运屏障可被吸收而发生生物效应变化的活性成分,其主要特征为C-20位脱水的人参二醇或三醇型二糖皂苷和单糖皂苷。.6.从三个层次物质基础的角度阐明了三七“生消熟补”的炮制机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维膨胀时程模型
FRP-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
“功效成分组”在中药毒/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竹子废弃物蒸爆制板无胶粘结机理研究
甘遂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
蜜制降低生远志胃肠毒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化学物质组和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菊三七属降糖植物效应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