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是确保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土资源有效配置的战略性举措。但现行财政体制实际上存在促使地方各级政府不顾本地国土资源特点一味追求工业化的激励机制。本课题将研究破除这一机制的理论原则、制度设计框架和政策选择方法,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明显。本课题将进一步揭示中国区域和城乡之间现行非对称型财税体制的特征和效应,以及其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逆动机制;全面辨析现行财政分权理论对中国现实的适应性,在现行政府治理架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不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条件下,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通过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及相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既能够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发展经济,又能激励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财政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增长的片面行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地方财政收入能力测算模型及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
转移支付制度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效应与机制重构
耕地保护财政激励契约设计与最优转移支付政策
基于财政均等理论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与制度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