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0146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张立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志强,周凤华,梁维娣,张辉,李纲,冯思宁
关键词:
移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短波
结项摘要

本课题通过制备大鼠T10脊髓挫压伤模型,采用离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到损伤部位,分泌促神经再生的细胞因子,抑制瘢痕的生成,同时给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抑制继发性炎症反应, 调整损伤部位的内环境,提高MSC的生存率,促进中枢神经再生,通过组织学观察、BBB评分、诱发电位及肌电图检查,比较单纯MSC移植与联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促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通过检测损伤处脊髓水肿程度、神经毒性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蛋白及基因表达、探讨MSC移植与小剂量超短波联合治疗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此项研究对于SCI的治疗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临床促进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项目摘要

脊髓损伤(SCI)后致残率极高,不仅给个人造成极大的伤害,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而对于SCI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本课题通过制备大鼠T10脊髓挫压伤模型,采用离体培养的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损伤部位,同时给予小剂量超短波(USW)治疗,比较BMSCs组、USW组与BMSCs+USW组疗效的差异,并初步探讨BMSCs移植与USW联合治疗影响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发现:1.SCI后4W开始,BMSCs+USW组神经学评分BBB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s组;与对照组相比, USW、BMSCs+USW组的足偏角变小,且三个治疗组均能缩短运动诱发电位潜时;2.SCI后7W时仅BMSCs+USW组能显著减小损伤面积及空洞面积;BMSCs+USW组的ED1阳性细胞面积及ED1mRNA明显少于其他组。术后4W时,BMSCs+USW组能明显提高BDNFmRNA及NGFmRNA的表达,差异显著,而且综合治疗组明显好于单纯组,而BMSCs组只能提高NGFmRNA的表达。术后7W BMSCs+USW组能明显提高VEGFmRNA的表达,单纯组虽有增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样AQP-4mRNA的表达量三个治疗组均有减少,USW组、BMSCs+USW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BMSCs+USW组与BMSCs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MSCs+USW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RECA-1的表达明显增多,USW组、BMSCs组介于对照组、BMSCs+USW组之间,而在AQP-4的表达上,治疗组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USW组、BMSCs组介于对照组、BMSCs+USW组之间,且通过荧光总灰度值定量分析:VEGF,AQP-4,IL-4的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RECA-1也与VEGF的表达相似。在透射电镜下可见三个治疗组髓鞘变性及水肿均减轻,而新生的髓鞘明显增多,在细胞移植组中有少量BMSCs能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免疫荧光检测能观察到GFP-BMSCs与NeuN共染。总之,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BMSCs移植联用USW治疗能减轻SCI后炎症反应、空洞及损伤面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而它们治疗的作用可能与治疗过程中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及减少水通道蛋白分泌从而减轻水肿,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神经神经修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3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DOI:10.7499/j.issn.1008-8830.2003213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DOI:10.12171/j.1000–1522.20200057
发表时间:2021
5

SRHSC 梁主要设计参数损伤敏感度分析

SRHSC 梁主要设计参数损伤敏感度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4

张立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03053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4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40271080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87105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3005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19701011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9122710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5156504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630007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5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1173101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2117204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27417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574157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07121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1195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20148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471126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3129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071072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6504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0771192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0874014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401003
批准年份:1994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0505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4000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0370121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07412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8770043
批准年份:1987
资助金额:3.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67203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3665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70129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3000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97.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批准号:30271338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侯树勋
学科分类:H17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DNMT3A调控小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0104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吴周睿
学科分类:H09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脊髓损伤后尿道内括约肌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批准号:8167224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卫新
学科分类:H2001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质表面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批准号:10272108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孙树津
学科分类:A10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