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线虫模型发现白念珠菌关键致病因子及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355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王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阎澜,郑灿辉,戴宝娣,李德东,鹿辉,朱良华,赵兰雪
关键词:
抗真菌秀丽隐杆线虫化合物白念珠菌致病因子
结项摘要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in immunocompromised popul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of which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urrently, our knowledge on Candida virulence factors is limited, and clinical antifungal drugs are inadequat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iscover the key virulence factors of Candida and to develop some antifungal new drugs. Here, we introduced a high-throughput low-cost nematode model from 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 the host of infection, we screened 680 mutants from 4 mutant libraries of Fungal Genetics Stock Center and found 11 C. albicans mutants wit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virulence. Of the 11 mutant genes, 6 encode kinases. This project is designed to reveal the key virulence factors of C. albicans and to discover some new antifungal compounds: ① Developing gene knockout strains and reconstitute strains of the 11 genes using an advanced SAT1 Flipper strategy; evaluating the virulence of the gene knockout strains, the gene reconstitute strains and the parental strain using both C. elegans model and mouse model to identify the key virulence factors. ② Determining several key virulence factors as the potential drug targets based on those work above and with the aid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udies o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athways; presen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proteins using our computer-aided platform; virtual screening 20862 compounds from our compound library. ③ Evaluating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of the kinase inhibitors and of the compounds which have passed the virtual screening using the C. elegans model. ④ Re-evaluating the active compounds to confirm those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using the mouse model. This project is meaningful for antifungal target discovery and antifungal new drug development.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和重症监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研究关键致病因子及抗真菌新药尤为重要。我们从哈佛医学院引进了高通量低成本的线虫模型,将线虫作为感染宿主,对真菌遗传学储备中心4个白念珠菌基因突变菌库680株突变菌的致病力进行了筛选评价,发现了11个可能的关键致病因子,其中6个属于激酶类。本项目计划①用先进的SAT1 Flipper法分别完成上述11个基因敲除菌和回复菌的构建,用线虫模型和小鼠模型评价各敲除菌、回复菌及亲本菌的致病力,明确关键致病因子;②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可作为药靶的关键致病因子,模建蛋白结构,虚拟筛选化合物样品库中20862个化合物;③用线虫模型评价通过虚拟筛选的化合物和激酶抑制剂的抗真菌活性及毒性;④用小鼠模型对化合物进行再评价,进而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本项目可以为抗真菌药靶的发现和抗真菌新药的研发奠定工作基础。

项目摘要

感染在临床十分常见。当前,真菌造成的侵袭性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和重症监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白念珠菌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这使得研究白念珠菌关键致病因子及抗真菌新药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从美国哈佛医学院引进了高通量低成本的线虫模型,将线虫作为被感染的宿主用来研究白念珠菌关键致病因子、发现抗真菌新药。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利用线虫模型筛选了白念珠菌基因突变菌库,发现了11个可能的关键致病因子基因HOG1、KIS1、PBS2、SDH2、VPS28、YCK2、HST7、VPS16、SPT20、orf.19.3751和IME4。本项目利用先进的SAT1 Flipper法开展了这11个基因敲除菌和回复菌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两个预测较为重要的基因NGG1和CAP1,获得了它们的敲除菌和回复菌。利用线虫模型和小鼠模型评价各菌株的致病力,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SDH2、SPT20和NGG1对白念珠菌的致病性尤为关键。我们对SDH2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提示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相关蛋白可能成为抗真菌作用的靶点。由于SPT20和NGG1共同参与组蛋白乙酰化反应,我们推测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可能存在抗真菌活性。为此,我们虚拟筛选了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购买了相应的化合物,利用线虫模型进行了药效和毒性评价。然而,经评价这些化合物的药效都差强人意。又由于上述筛选发现的11个可能的关键致病因子有6个属于激酶,提示激酶抑制剂可能存在抗真菌活性,我们又利用线虫模型开展了激酶抑制剂的抗真菌活性和毒性评价。遗憾的是激酶抑制剂毒性大,不适合进一步研发为抗真菌药物。为了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活性化合物,我们利用线虫模型和生物被膜实验考察了72个天然产物单体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发现白屈菜红碱、血根碱、紫檀茋、龙血素A和汉防己甲素具有较好的活性和安全性,其中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和紫檀茋的药效尤为突出,值得深入研究。上述发现为抗真菌药靶的发现和抗真菌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工作基础。该项目培养研究生6名,发表SCI收录文章9篇,申请专利3项,相关研究发现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5个奖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3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DOI:10.6046/gtzyyg.2020.01.32
发表时间:2020
4

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探析

白郡符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经验探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8.023
发表时间:2019
5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王彦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10521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905554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0000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900031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67504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7157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0091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20301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901004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60121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0055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2678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00037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00628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020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105064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179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430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3.5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101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7021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601936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772124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00657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900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7502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白念珠菌细胞表面多糖抗原抗真菌疫苗的合成及免疫活性评价

批准号:2150222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廖俊
学科分类:B07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白念珠菌氧化压力相关信号传导因子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批准号:3060002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余进
学科分类:C01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肽运转调节因子和对活性肽抗白念珠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39470043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张鸿龙
学科分类:C0109
资助金额: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白念珠菌转录因子Aft2p的功能研究

批准号:3107012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明春
学科分类:C0109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