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是儿童急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可导致5-10%病例死亡。志贺样毒素(Slt)是病原细菌重症感染诱发HUS的关键致病原,直接针对Slt的药物设计已被证实有效。本研究拟以前期生物文库筛选获得的抗Slt活性肽TF12,WA12(专利申请号CN200710064228.7)为基础,进行多肽结构修饰,分别通过线性肽化学基团修饰、多肽支链化及PEG化等,提高稳定性、结合效价和生理长效性;利用Slt的生物毒模型和小鼠感染性HUS模型,评价新型活性肽抗感染性HUS的效果,遴选肽抑制剂的优势结构;应用大鼠观察新型多肽清除体内病原毒素(Slt)的效果,并对多肽进行初步毒性研究。同时,运用毒素细胞互作模型和胞内转运模型,基于突变技术、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探讨新型活性肽的作用机制。
感染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HUS)是儿童急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可导致5-10%病例死亡。志贺样毒素(Slt)是病原细菌重症感染诱发HUS的关键致病原,直接针对Slt的药物设计已被证实有效。本研究以前期生物文库筛选获得的抗Slt活性肽为基础,进行多肽结构修饰,获得新型多肽NF12 (又名P1)。利用BIAcore SPR技术对多肽和重组Stx2 蛋白的特异结合活性进行动态分析,P1 与Stx2 结合能力高于其它的多肽,测得多肽P1 与Stx2 结合的亲和力常数 KD:1.25e-6。MTT法筛选多肽P1抑制Stx2 对HeLa细胞毒性作用,结果发现仍然是P1对Stx2 的细胞毒作用的抑制率高于其它的多肽。 P1:IC50为180 μM,相同浓度P1(300 μM)对Stx2(5×CD50)细胞毒作用的抑制率达82%。进一步,利用动物水平评价多肽的抗志贺毒素活性。(1)在BALB/c小鼠攻毒致死模型上的评价,采用先腹腔给予多肽,20min后10 LD50腹腔攻毒实验。多肽的剂量为22mg/kg时,保护小鼠存活率仍能达到70%。(2)在Wistar大鼠模型上的评价,实验采用绝对致死剂量毒素(≥1 MLD)和多肽混匀后立即尾静脉注射。当P1的剂量达到5.6mg/kg,可对受试大鼠提供100%保护。组织病理分析显示,多肽可以抑制毒素对小鼠、大鼠肾的靶器官损伤。进一步的毒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与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多肽P1明显干预125I-Stx2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规律与组织分布水平,干预组和攻毒组相比:0-4h,P1明显降低了Stx2在大鼠血液中的浓度;72h检测,125I-Stx2 cpm值在大部分组织中下降,尤其在鼻甲骨,肾上腺降低尤其明显(P<0.05),靶器官肾中Stx2分布水平减低50%以上,表明多肽可以加快毒素在体内的清除。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多肽有阻断毒素与靶细胞表面的Gb3受体结合的功能,多肽P1(300 μmol/L)对FITC-Stx2BH与HeLa细胞结合的阻断率为45.7%。同时125I-Stx2结合并内化入HeLa细胞的实验,也发现相比较毒素孵育的细胞对照组,添加多肽可使结合并进入靶细胞的125I-Stx2水平明显降低,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多肽可阻抑125I-Stx2侵袭HeLa细胞的能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EgTPx通过PI3K/Akt/mTOR通路调控肝脏区域巨噬细胞极化及在细粒棘球蚴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核糖体蛋白S7与肿瘤相关蛋白MDMX的相互作用及其对p53-MDM2和核糖体应激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
抗HIV多肽的定点糖基化修饰及活性研究
新型多肽及其衍生物抗肝癌侵袭活性及其可能分子机制
非天然结构的抗HIV活性多肽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新型稀土杂多蓝抗流感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