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重大工程需求,以航天/空飞行器用典型合金为对象:.构建计及绝热剪切损伤的热粘塑性本构方程,利用先进的MLPG方法,捕捉剪切带内裂纹萌生/聚合及相伴的温度/应力/应变场演变的瞬间信息;再现ASBs的形核、屏蔽、湮灭、分岔等瞬间自组织现象以及材料参量的影响规律;.利用所设计的以绝热剪切破坏为主的厚壁圆筒压缩动载实验,实现近乎"连续地"观测并定量表征不同应变下ASBs自组织以及与此相伴的剪切带内裂纹演变特征;.耦合分析实验与模拟结果:廓清绝热剪切断裂演变历程并建立其与宏观破坏的相关性规律,诠释剪切带损伤断裂历程与机制,阐明ASBs自组织历程和机理;由此构建考究多条剪切带自组过程、关联材料参量的绝热剪切敏感性表征指标和测试方法。.形成了交融多学科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实验、细观-宏观有机结合的创新思想,将丰富和发展材料动态损伤断裂理论,构筑优化材料结构设计、提升其动态性能的科学基础。
背景、方向:.绝热剪切带(adiabatic shear bands,ASBs)的形成是材料动态损伤断裂的一种重要方式。ASBs 是微裂纹/孔洞择优形核的场所及聚合、长大的路径,当微裂纹扩展为宏观裂纹时,ASBs 成为断裂的“快捷”通道, 最终导致材料低韧性断裂、甚至突发性断裂事故。国家重大工程迫切需要开展金属的动态损伤断裂的研究工作,以期从合金结构设计入手,调控和评估其在可能的高速撞击过程中的绝热剪切断裂行为。.主要内容: .(1)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以2195 铝锂合金、7055 铝合金、Ti-1300钛合金等为研究对象,经形变和热处理,获得具有不同状态(结构和性能)的样品; 经动态加载,制备不同阶段(即不同应变下)的绝热剪切损伤断裂试样。.(2)借助EBSD技术观测分析钛合金绝热剪切区域应变场分布规律,探明其和裂纹扩展的相互关系。 .(3)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考虑材料自身结构的影响,对多条ASBs的择优形核、非线性相互作用而生长的自组过程进行定量模拟再现分析;.(4)耦合实验结果,诠释材料结构及表面缺陷等参量对ASBs自组织过程的影响规律;建立绝热剪切断裂演变历程和材料宏观破坏的相关性规律。 .(5)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构建材料绝热剪切敏感性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重要结果:.(1)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ASBs 的形核、屏蔽、湮灭、分岔等瞬间自组织现象以及材料参量的影响规律; .(2)利用所设计的以绝热剪切破坏为主的厚壁圆筒压缩动载实验,实现近乎“连续地”观测并定量表征不同应变下ASBs 自组织以及与此相伴的剪切带内裂纹演变特征;.(3)耦合分析实验与模拟结果:廓清绝热剪切断裂演变历程并建立其与宏观破坏的相关性规律,阐明ASBs 自组织历程和机理;构建了考究多条剪切带自组过程、关联材料参量的绝热剪切敏感性表征指标和测试方法。 .(4)揭示了铝合金及钛合金绝热剪切区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演化机制。.关键数据:.(1)发表国外论文共10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论文8篇;.(2)连续3年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遴选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学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材料动态损伤断裂理论,对优化材料结构设计、提升动态性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拉应力下碳纳米管增强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
基于遥感指数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以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例
绝热剪切形变过程晶粒瞬间细化的微观机制
爆炸容器绝热剪切瞬态演化过程与断裂形貌预测
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饱和极限理论与应用
基于价电子结构分析的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敏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