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泄漏与排放的重组DNA片段是导致重组DNA向自然界扩散的途径之一,并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和生态灾难。为此生物实验室含有重组DNA的废弃物需经处理后才可排放。目前针对含重组DNA的废弃物一般通过沸水处理3-10min后排放。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即使热处理1小时仍不能使重组质粒完全消解和破坏,并仍保留一定的转化活性。这些热处理的重组质粒DNA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如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消化和分解,在某些特定气象、环境条件下会否发生复性并导致基因转移,至今尚缺乏详细的分析和验证,因此对目前常用的热处理模式的安全性难以作出明确的判断。本研究旨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微宇宙系统内全面研究热处理的重组质粒DNA在各种气象、环境条件下的降解、复性规律,并分析和验证其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基因转移的可能性,阐明其诱发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建立废弃重组DNA安全评价体系,改进与优化处理处置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尺度标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血热理论”探讨清热凉血方调控CD155/TIGIT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免疫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
热变性重组基因片断在自然环境中的归趋及基因扩散风险分析
质粒DNA的雾化及其吸入基因免疫的研究
拥挤环境中DNA的构象变化和变性行为
重组质粒DNA细胞培养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