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研究表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检出率,发病年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ANCA的表达均存在差异,且在维族患者中发现人类α(1,2)-岩藻糖转移酶(FUT2)的基因存在突变,推测FUT2基因多态性可能在新疆地区维族及汉族UC患者的发病中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拟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SBT基因测序法对基因序列检测,Western-blot法检测肠道组织蛋白质表达,对新疆地区维族、汉族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FUT2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分析新疆地区维族及汉族UC患者FUT2基因表达差异,观察不同民族UC患者FUT2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临床表型的关系;并应用动物实验验证FUT2基因多态性在UC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新疆维族与汉族FUT2基因多态性与UC的相关性及与疾病的表型关系,评价FUT2基因检测对UC的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筛查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来自同一群体、同样条件、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无遗传性疾病的健康汉族及维吾尔族。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进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情况的流行学调查,建立了首个新疆溃疡性结肠炎资源库,初步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型的分布特征及发病特点。在依托构建好的资源库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方法、SBT测序法基因序列检测FUT2基因多态性、PCR-SSP,PCR产物扩增技术等,研究了维吾尔族及汉族UC患者FUT2基因多态性差异。研究发现:①维族和汉族 UC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性;②SNPs rs281377和rs601338与新疆地区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相关;③SNPs rs1047781和rs601338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相关;④SNPs rs602662可能与新疆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无关;⑤我们分析FUT2基因四个位点,其中三个位点( A385T,C357T,G428A)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而且在两个民族间有差异;⑥在汉族人群中C357T, G428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关联性;⑦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385T, G428A与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关联。⑧FUT2基因变异与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相关性。⑨FUT2基因rs281377,rs1047781,rs602662基因变异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⑩FUT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UC患者ASA治疗反应有相关性;.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包括血液样本、DNA样本、详细的临床资料、内镜资料的新疆地区各民族溃疡性结肠炎遗传资源库。发现在同一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UC的发病过程具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了遗传因素对UC发病及临床表现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首次提出FUT2基因多态性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不同民族的UC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结果为今后各民族甚至总体患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因层面的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溃疡性结肠炎microRNA及mRNA的筛选及调控机制研究
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恶性黑色素瘤致病基因的研究
Apelin/APJ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大样本关联研究与功能分析
IL-6和TNF-a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高血压肾损害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