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素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皮肤肿瘤,其发病与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及肿瘤微环境有关。KIT基因异常最常见于肢端黑素瘤,目前对于该基因及其传导途径(SCF/KIT)在肢端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新近发现低氧微环境产生的HIF-1α能诱导黑素细胞转化和肿瘤生长,而SCF的5'启动子端有HIF-1α结合位点,因此推测HIF-1α可能导致SCF/KIT途径异常活化。本研究以中国人最常见的肢端黑素瘤为研究对象,首先检测肢端黑素瘤中KIT基因和HIF-1α表达情况,筛选常见的KIT突变类型;其次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和突变型KIT基因的细胞株;最后在缺氧环境下,采用三维球体和组织工程皮肤模型模拟肿瘤微环境,用小干扰RNA抑制HIF-1α的表达,观察SCF/KIT及下游信号通路和细胞生物学变化。探讨在肢端黑素瘤发生发展中,HIF-1α调控SCF/KIT途径的机制,并为肢端黑素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PCR、DNA测序的方法在人肢端黑素瘤组织标本中检测了c-kit和HIF-1a蛋白表达和KIT基因突变的情况;采用慢病毒载体、RNA干扰、qPCR等技术在体外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HIF-1a RNA合成进行干扰,观察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根据临床标本KIT基因突变的情况,成功构建含有KIT突变基因的细胞株。本组研究是目前为止,对亚洲黄色人种肢端黑素瘤c-kit表达和KIT基因突变的情况最大病例数的一组研究。我们发现(1)90.3%的肿瘤表达c-kit,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相关,而KIT基因的突变率为3.5%,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11号外显子的L576P,KIT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没有一致性。(2)87.1%的患者表达HIF-1α,与正常肢端皮肤组和肢端黑素细胞痣组相比较,肢端CMM中HIF-1α的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肢端CMM和非肢端CMM的侵袭性肿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HIF-1α表达水平与肿瘤Clark分级、Breslow厚度及肿瘤侵袭程度均呈正相关。在AMM中,HIF-1α表达还与c-kit表达呈正相关。(3)在人黑素瘤细胞A375中,用慢病毒sRNA干扰HIF-1α的表达后,发现肿瘤细胞增殖率及克隆形成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我们也初步证实,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SCF-P13K-AKT途径,而不是通过MAPK途径活化后调控的。(4)构建成功含KIT突变基因的人黑素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和SCF/KIT途径在人肢端黑素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Sparse Coding Algorithm with Negentropy and Weighted ℓ1-Nor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GFR调控TIMP2/MMP25平衡逆转EMT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lncRNA在肢端黑素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
c-kit配体SCF在IBS内脏敏感化中作用与机制
SCF/KIT信号通路在米色脂肪细胞产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恶性胶质瘤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