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目前有机磷光材料自淬灭现象严重、载流子传输性能较差以及掺杂器件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在本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在充分认识到以往磷光材料中只起辅助作用的第二配体也能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拟通过引入全新的第二配体,这也是本项目的创新之处,获得一系列合成步骤简单、低淬灭、载流子传输性能较好的有机磷光材料,进而尝试在非掺杂结构的磷光器件中,实现低电压驱动下的高亮度和高效率。本项目设定的研究目标是:1、获得一系列蓝、绿、黄、红等发光颜色的磷光材料,该系列材料在固态下具有高的光致发光效率的同时,其绿光非掺杂、黄光非掺杂器件的最大效率达到60 lm/W以上,蓝光非掺杂、红光非掺杂或掺杂浓度25%以上器件的最大效率达到20 lm/W以上。以上器件在1000 cd/m2亮度下的效率不低于其最大效率的80 %,并具有较好的色纯度。2、申请发明专利1-2项,发表10篇以上的SCI研究论文。
本项目采用一种新颖的含有脒(amidinate)基团的化合物作为第二辅助配体,以经典的CN(cyclometalated)化合物作为螯合配体,同金属铱(IrIII)配合,利用简单易行的合成步骤,获得了一系列新型的磷光材料。该系列材料不但在固体状态下没有明显的发光自淬灭,而且都具有较高且均衡的空穴及电子传输能力。因此,该系列材料可以不依赖于主体材料,在非掺杂或者较高的掺杂浓度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电致发光性能。这种通过第二辅助配体的引入,获得具有低淬灭、高发光效率和高载流子传输能力特性的磷光材料,进而制备结构简单,高性能、低压驱动的非掺杂磷光器件是有机发光早日走向实用化所做的必要的基础研究,也是本项目研究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基本完成了拟定的研究内容,并实现了既定的研究目标。此外,与本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后续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新型蓝光有机电致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溶液加工型非掺杂磷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新型电致磷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基于含硼有机铂配合物的蓝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