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禾谷类的模式植物水稻为实验材料,观察水分胁迫(或聚乙二醇模拟胁迫)诱导植物胁迫"印记"的形成并监测内源脱落酸、水杨酸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外源脱落酸、水杨酸及其交互处理对诱导植物胁迫"印记"形成的调控作用。在上述过程中采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比较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功能蛋白质表达差异,结合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辨识胁迫"印记"形成过程中防御/抗性相关酶系及基因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分析脱落酸、水杨酸调控胁迫"印记"形成的方式和在胁迫"印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位点,从而确认脱落酸、水杨酸在环境调控胁迫"印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初步阐明环境因子诱导植物胁迫"印记"形成的分子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半干旱黄土高原苜蓿草地撂荒过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水稻温敏转绿突变体osv15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水杨酸调控基因AtSAJ1在植物逆境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干旱胁迫诱导植物细胞合成脱落酸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脱落酸信号调控逆境下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分子机制
茉莉酸与脱落酸互作调控胡杨水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