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1是与线粒体直接相关的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自噬在PD中起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关于PINK1基因受损介导线粒体损伤过程是否诱发自噬?其可能的机制是什么?如果致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存活或凋亡作用如何?可否延缓PD发病?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组发现PINK1基因消减后线粒体受损,并可上调Beclin1诱发自噬。据此我们推测PINK1可通过致线粒体分裂/融合失常[文献33]或调节Bcl-2与Beclin1的作用引发自噬,此过程的早期可能代偿性保护细胞,晚期激活凋亡通路引起细胞死亡。本课题将通过PINK1基因的突变、消减及过表达,检测PINK1致线粒体分裂/融合失常与自噬的关系、其信号通路及作用分子;确定PINK1与线粒体自噬或凋亡的共同分子Bcl-2的作用关系,最终明确PINK1对线粒体介导的自噬和/或凋亡的时相关系,寻找参与作用的分子,为帕金森病机制及其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提供依据。
PINK1是与线粒体直接相关的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自噬在PD中起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关于PINK1基因受损介导线粒体损伤过程是否诱发自噬及其机制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全面实现了课题的总体目标,已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课题的计划指标,通过目前的实验已经验证了本课题的学术假说。本课题研究发现:①应用PINK1基因沉默(PINK1-)/恢复(PINK1+)、突变(G309D)的多巴胺能细胞(MN9D)模型以及相应小鼠模型,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组别中LC3-I向LC3-II的转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及GFP-LC3的自噬体荧光强度;初步确定PINK1基因的缺失、突变可引起自噬,并且目前在世界上首次发现PP2A活力降低参与PINK1干扰介导的自噬形成;明确PINK1干扰促发的自噬引起Beclin1与Bcl-2解离,且PINK1干扰后,自噬发生早于凋亡引发; ②应用鱼藤酮诱导的PD小鼠模型,明确PINK1过表达可通过下调PP2A活力保护鱼藤酮致小鼠黑质损伤,提示PP2A在PINK1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③ alpha-Syn是另一个与线粒体相关的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应用Co-IP、GST pull down技术,发现PINK1与alpha-Syn存在相互作用,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P2A水平,发现alpha-Syn过表达可降低PP2A活力(p-PP2A水平增高);④ 应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过表达alpha-Syn基因的SD大鼠模型,发现过表达alpha-Syn可致线粒体空泡化及功能障碍,同时可引起线粒体自噬;⑤ DJ-1同样是与线粒体相关的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应用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MN9D)模型以及相应PD大鼠模型,发现过表达DJ-1也参与自噬凋亡的调控。因此,本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证明PINK1干扰可通过下调PP2A活力,促发自噬,进一步明确了PINK1通过自噬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为PD防治提供了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吉祥草活性成分RCE-4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抗宫颈癌Ca Ski细胞增殖效果与机制研究
基于肝细胞线粒体PINK1/parkin介导的自噬信号通路的急性肝衰竭调节机制及解毒化瘀颗粒干预效应
调控PINK1/parkin通路对氧化损伤后黑素细胞线粒体自噬、功能及凋亡的作用研究
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调控破骨细胞与根尖周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