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机制复杂,主要涉及微血管病变;多元醇通路代谢亢进;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脂代谢障碍;自由基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黄酮类物质,本实验室前期结果和多项研究发现,PC具有降低血糖、模拟胰岛素样作用;抑制AGEs形成;改善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我们推测PC可通过影响以上DPN发生机制进而对其具有改善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2型DM大鼠模型、研究PC对DPN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及其对神经微血管、多元醇、AGEs、己糖胺、PKC、神经营养、氧化应激等通路的影响。利用高糖、AGEs诱导内皮细胞和雪旺细胞损伤模型,进一步研究PC作用的途径和靶点,综合评价PC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作用,为探讨其作为DPN的营养替代疗法奠定基础。
动物实验部分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联合腹腔两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剂量为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原花青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氨基胍治疗组、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原花青素灌胃干预4个月后,进行神经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的检测,病理改变的观察(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并进行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等血液指标的检测。同时,检测原花青素具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大鼠血清和神经组织中炎症、氧化应激、AGEs通路、PKC通路、PARP通路、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通路、神经营养因子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抗氧化、抗炎和抑制AGEs通路。细胞实验部分采用AGEs诱导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神经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及与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GEs模型组、葡萄籽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和原花青素B2低、中、高干预组。葡萄籽原花青素或原花青素B2干预48小时后,分别检测雪旺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凋亡情况,RAGE蛋白表达水平,炎症及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原花青素对AGEs诱导的雪旺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从动物和细胞两个水平为原花青素作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临床营养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原花青素减少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及抗炎机制研究
周围神经减压术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微循环、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超声弹性成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减压干预的基础研究
CGRP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活血解毒方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