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近五万年以来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所含的气候信息迫切需要对沉积序列的精确定年。14C AMS定年方法是比较成熟的年代学方法,但在黄土/古土壤时间序列的确定中受到了没有良好定年目标物的制约。最新发展的备样色谱技术(PCGC)提供了生物标志物的单体14C AMS定年的可能性。高等植物产生的叶蜡生物标志物如长链烷烃和脂肪醇在沉积序列中可以完好地保存,而且由于其脂溶性的特点,不易被淋滤,得以反映层位的沉积年龄。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的洛川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研究,分离长链烷烃和脂肪醇中的同系物,进行单体的14C AMS 测年。对每一层位获取的四个单体年龄,与光释光测年和有机质碱不溶物的14C AMS定年相比较,讨论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探讨单体14C AMS定年作为独立评价黄土形成年龄的工具的适用性和最佳测年对象的选择,探讨黄土和古土壤形成的真实年龄。
我们的采样工作从黄土高原最北边的榆林镇北台,到中部的洛川下黑木,再到南部的蓝田孟村,每20cm采集一个样品。采样深度到预计的近五万年为止(放射性14C测年的极限)。对所采集的样品均进行了磁化率、粒度、总有机质含量和碳同位素等基础分析。对采集样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萃取、提出和分析。由于黄土中生物标志物含量较低,需要的样品量较大。我们自行设计了容量大的索氏萃取,在厂家定做。目前已经完成了上述三个剖面的索氏萃取过程。并对洛川下黑木和蓝田孟村的样品总脂类提取物(TLE)用aminopropyl SPE和硅胶柱分离出不同极性的组分,在GC-MS上进行了鉴定。镇北台的样品也已经完成了萃取,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下一步需要在备样色谱(PCGC)对其中的长链烷烃、脂肪醇和脂肪酸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进行单体的14C测年。这部分工作已经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联系好,在2013年完成。同时我们对黄土高原北边的毛乌素沙地进行了采样,主要采集了陕西靖边县的玄河则和神木县的中鸡剖面,已经完成了磁化率、粒度、总有机质含量和碳同位素等基础分析,并完成了生物标志物的萃取、分离,准备进行单体氢同位素的分析。. 本基金为第一标注的论文已经被接受一篇,正在发表。为第二标注的论文已经发表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蜗牛壳体化石C-14定年的黄土高原地区3.5万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天池火山末次大喷发系列样品14C测年研究
南海珊瑚14C浓度年际变化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利用分子生物标志物-14C技术重建全新世黄海沉积有机质组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