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场理论探讨箍围法促进疮疡炎症消退的介质及作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375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2.00
负责人:张朝晖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静,朱朝军,刘现周,徐强,臧杰,关靖,卢旭亚,孙玉芝,田影
关键词:
炎症箍围护场消退疮疡
结项摘要

The theory of "Huch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past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itial research had confirmed, the forming of "Huchang" around the ulcer and sore can control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and promoter the extinction of inflammation. On this basis, we investigate it deeply base on the new knowledge of the theory of "Huchang". This research take the yang syndrome of sore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the effector substanc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that the method of hoop circumference constraints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of sores, using the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immunochemistry enzyme immunoassay and so on. Using the rat to make the yang syndrome of sore model through staphylococcus aureus. Monitor the dynamic change and 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promote infection subsided media:lipoxin ,resolvin,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in, IL-10、TGF-β1、TNF-α, MMPS、NO、PCT, neutrophils, macrophages, etc. .Through analysis dynamic variation of the tissue substances surrounding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nd different regional the inflammatory lesion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Guwei treatment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and promoter the extinction of inflammation.Guided by theories of "Huchang", the research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nd drugs of hoop circumference.

"护场"是中医外科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既往临床实践中发现,疮疡周围护场的形成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和促进炎症消退。在此基础上,对"护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以阳证疮疡为例,在"护场"理论指导下,通过建立大鼠疮疡炎症模型,采用箍围法中药外用,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化学、酶免等技术和方法,监测具有抗炎性质和促感染消退介质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指标:脂氧素、消退素、细菌透性增加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1、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NO、降钙素原、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分析疮疡感染炎症病灶周围组织中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区域效应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箍围法在控制疮疡感染和促进炎症消退中的作用机制,为护场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体系中重要的理论。采用箍围法能促进疮疡护场形成,护场形成能约束感染的深陷和扩散,促进炎症消退,从而减少抗菌素的使用,甚至不用抗菌素。护场形成决定疮疡的预后,本研究通过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 mL(3-5×109 cfu/mL)造成皮下脓肿模型。监测大鼠精神状态、体重、皮肤温度、脓肿波及范围及形成时间,创面破溃及愈合时间,监测大鼠疮周经皮氧分压。通过观察护场形成前后ELISA法测定血浆内HMGB1、LXA4、BPIP、RvD1、IL-10、IL-1β的含量,PCR检测大鼠创周组织IL-10、IL-1β、TNF-α的含量,分泌物中MMP-2和NO的表达,HE染色、免疫组化测定疮周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含量。研究显示:箍围药红肿消与百多邦相比都能起到控制感染、抑制炎症的左右。在肿疡期(第3 d)应用箍围法指导下的红肿消酊和百多邦处理大鼠皮肤脓肿未起到“消散毒邪”的作用,考虑与注射细菌量较大有关。阳证疮疡模型制造成功后,红肿消酊箍围消肿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大鼠体重及其精神状态,增加创周血供以抗感染、抗炎,进而促进护场形成( 7.33±1.97天),百多邦组脓肿局限时间(9.28±1.38天)。红肿消酊感染早期应用可降低大鼠血浆降钙素原、CRP的含量,但并不能减轻局部感染,不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作用。红肿消酊能够使皮肤脓肿尽早局限,并能缩短创面愈合。在肿疡期(3d)、溃疡期(14d、18d)应用箍围药红肿消不能促进大鼠血浆内IL-10的表达、抑制IL-1β的表达。肿疡期(3d)应用箍围药红肿消均可提高血浆内BPI、LXA4含量,参与早期炎症抑制作用。在脓疡期(7d)可促进大鼠血浆内RvDl、IL-10的表达、抑制IL-1β的表达,起到止痛、抗炎、抑制水肿等促肿胀消退、局限,促进护场形成。在溃疡期(14d、18d)创面愈合阶段通过提高血浆BPI、RvDl水平、抑制IL-1β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通过研究疮疡病灶感染炎症周围的相关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步明确箍围法中药促进护场形成、控制感染和促进炎症消退的治疗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感染与炎症的机制是复杂的,存在多种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炎症小等,需要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下一步深入研究箍围药对信信号通路、炎症小体等的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2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2.02.023
发表时间:2022
4

不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水驱油实验研究

不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水驱油实验研究

DOI:10.16452/j.cnki.sdkjzk.2016.02.014
发表时间:2016
5

基于近似L_0范数的电容层析成像敏感场优化算法

基于近似L_0范数的电容层析成像敏感场优化算法

DOI:10.3788/LOP202158.1210025
发表时间:2021

张朝晖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00503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30839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397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3052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7403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73086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67401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6004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6004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460014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6501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86002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6701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9960009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070388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57319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7840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660007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17308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873056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60050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977065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3270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040600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2126701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67307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7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73069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9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消退素调控炎症相关通路探讨片仔癀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87305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吕爱平
学科分类:H3210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促炎症消退”介质RvE1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219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赵艳霞
学科分类:H18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抗炎及促炎症消退介质消退素E1改善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7006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武庆平
学科分类:H01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脂氧素A4促进牙周组织炎症消退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00044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高丽
学科分类:H15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