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腕垂指畸形是分娩性臂丛麻痹(产瘫)的特征之一,严重妨碍手功能且后期治疗困难。临床解剖学理论认为,臂丛根性损伤只在累及连续4个神经根的前提下出现伸腕伸指不能,但我们在有该畸形的产瘫术中发现,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C56断裂、C7撕脱,而C8 T1无明显损害。据此我们推测:婴幼儿桡神经主要来源于臂丛的中、上干,而下干支配比率很少。随着生后发育和手活动的逐渐增多,臂丛下干日趋成熟,表现之一在于其对桡神经的支配比率逐渐增加,而该神经中来源于中、上干的神经元可能出现部分凋亡,最终导致臂丛中、上、下干在桡神经的支配权重接近。为验证此假说,拟在建立模拟临床现象的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逆行示踪标记支配桡神经的脊髓前角细胞,比较各年龄段大鼠桡神经运动成分的神经根支配百分比并分析生后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寻找桡神经等在生后发育中的凋亡、溃变证据及其演变规律,为产瘫伸腕伸指神经重建手术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神经学证据。
本课题研究造成婴幼儿、成年臂丛损伤后垂腕垂指发生条件差异的机制,为分娩性臂丛损伤(产瘫)的诊断和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分三部分:1、以不同年龄大鼠制作产瘫和成人臂丛根性损伤后发生垂腕垂指畸形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后伸腕伸指功能障碍的发生条件是否存在与人类臂丛根性损伤类似的规律。结果发现:幼年大鼠C567神经根切断后伸腕伸指功能损害较成年大鼠更严重:其指伸总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延迟率(以健侧百分比表示)的部分指标较成年组组高(P<0.05),但是CMAP波幅恢复率低(P<0.05);指总伸肌湿重和肌细胞截面积恢复率的多数指标较成年组低(P<0.05);桡神经深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的通过率均低于成年组(P<0.05)。但是,如果仅切断C56,则上述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的指标在幼年和成年组的差异不明显。2、以5%霍乱毒素亚单位B为示踪剂,经桡神经标记C5-T1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并行校正计数,观察臂丛上、中、下干相应脊髓节段标记的前角细胞在所有标记前角运动神经元中所占百分比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从而明确不同年龄大鼠臂丛损伤后垂腕垂指畸形发生差异的形态学机制。结果发现:大鼠桡神经运动成分在幼年以中、上干支配占优势,在成年以中、下干支配占优势。各年龄组C5C6 节段细胞计数百分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7组(出生后7天)大于P14 组(P<0.05),P7 组大于成年组(P<0.05),P14 组大于成年组(P<0.05)。各年龄组C7 节段细胞计数百分比总体比较:P7组、P14组和成年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C8T1 节段细胞计数百分比两两比较:P7 组小于P14 组(P<0.05),P14组小于成年组(P<0.05),P7 组小于成年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对新生大鼠臂丛C567损伤行不同神经重建术并比较疗效,找到最佳手术方案。结果发现:幼年大鼠修复C7神经根能明显提高伸腕伸指功能的改善率,提示在产瘫C567神经根损伤后不应忽视对C7神经根的修复;此结果还提示,对于患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婴幼儿,对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式的采用应十分慎重。 . 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发表了3篇(包括1篇SCI)论文,在2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交流,一名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分娩性臂丛损伤手内肌肱二头肌神经肌接头调控机制的基础研究
臂丛根性损伤后神经变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检测
臂丛神经根机能解剖的实验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银杏垂乳个体发生、形成机制及系统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