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胺氰菊酯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杀螨剂,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造成了氟胺氰菊酯在蜜蜂巢脾和蜂产品中的严重残留,而由于养蜂生产中巢脾的反复使用,巢脾中的氟胺氰菊酯残留又造成了蜂产品的二次污染。本项目拟以蜂群为试验对象,在建立蜂蜜、花粉、蜂蜡、蜂胶及蜜蜂生物体中氟胺氰菊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氟胺氰菊酯在蜂巢生态系统和蜂产品中的残留分布、总量平衡及消除规律研究。通过设计分蜂、建造新巢脾,药物饲喂(不同方式和不同剂量)等一系列单因素试验,定期采集目标蜂群中巢脾(蜂蜡)、蜂蜜、花粉、蜂胶及王浆样品进行氟胺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分析,探明药物在巢脾中蓄积和代谢情况以及巢脾中药物残留对蜂产品的影响。同时,分析目标蜂产品中氟胺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消解规律,以期为蜂群合理用药和蜂产品中残留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蜂螨是西方蜜蜂的天敌,也是最为严重的敌害。蜂群每年要用药物防治1-3次,才能保证蜂群正常繁衍。氟胺氰菊酯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杀螨剂,长时间、大剂量的使用造成了亲酯性的氟胺氰菊酯易在巢脾中蓄积,同时,由于养蜂生产中巢脾的反复使用,巢脾中的氟胺氰菊酯可向蜂蜜、花粉、蜂胶等产品中迁移,使巢脾成为蜂产品的“内源污染”。本研究将QuEchERs和气相色谱结合,建立氟胺氰菊酯在不同基质中(包括蜂蜜、花粉、蜂蜡、蜂王浆、蜂胶及蜜蜂生物体)的残留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饲喂(不同方式和不同剂量)、设计分蜂、换脾等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蜂群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氟胺氰菊酯在蜂巢中的残留分布及消除规律,提出了并证实了蜂蜡是蜂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源污染”;揭示了不同给药方式下氟胺氰菊酯在蜂产品中的残留差异,蜂蜜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量与饲喂方式直接相关,糖水饲喂组的残留量均高于200µg/kg,挂螨扑的实验组一般维持在20 µg/kg以下;蜂蜡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受饲喂方式的影响较小;实验数据证实在严格执行休药期(施药后2周)的前提下,氟胺氰菊酯螨条既能高效地对抗螨害,还能保证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通过在用药1周后换脾的方式能有效控制蜂蜡中氟胺氰菊酯的残留量,极大地降低了蜂产品内源污染的风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基于EPR 政策的耐用品设计寿命的决策研究 ———从计划报废的视角
氟胺氰菊酯在蜂产品中的立体选择性蓄积和迁移行为研究
大蜂螨对氟胺氰菊酯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氟氯苯氰菊酯在蜂巢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
大蜂螨对氟胺氰菊酯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