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全球产业发展背景下,以中国服务业集聚和区域都市化为切入点,以回避产业集群风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导向,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拓展深化,综合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构建理论框架,同时运用动态和静态分析,中外比较分析来分析服务业集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效应和政策,探求符合中国实际的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从服务业集聚角度入手,探索性地研究服务业集聚对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2.构建起了"空间结构调整- - 服务业集聚- - 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互动发展- -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为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战略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路径;3.尝试运用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计量方法识别影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课题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全球产业发展背景下,以中国服务业集聚和区域都市化为切入点,以回避产业集群风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导向,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拓展深化,综合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构建理论框架,同时运用动态和静态分析,中外比较分析来研究服务业集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效应和政策,探求符合中国实际的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下,本文通过将信息技术取代运输费用成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因素,进而构建了“要素—城市—空间—制度”的四维分析范式。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不同形态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强弱不同的互动性。由于不同形态的制造业存在长短不一的产业链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性不强,而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3.双重集聚间的互动存在互补效应和挤出效应。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不同形态的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在整体上除了存在互补效应外,还存在挤出效应。4.通过空间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圈范围内的双重集聚,即服务业在都市圈中心区域集聚和制造业在外围节点城市集聚,进而形成“服务—生产”的都市圈城市功能分工,将有助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Phosphorus-Induced Lipid Class Alteration Revealed by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in Oleaginous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PJ12
高速铁路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
基于产业异质性的高技术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分层研究
基于产业集聚机制的我国新动能培育与产业集聚政策协调研究
制度安排影响产业集聚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