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中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脂质的过度沉积。本课题运用三种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前期研究,即药物(代谢性核受体肝X受体LXR激动剂)诱发小鼠肝脏脂肪变性、db/db 2型糖尿病小鼠和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脂肪肝中均发现有脂质合成相关蛋白Thrsp表达的显著上调,其表达受到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和LXR的双重调节。小鼠尾静脉注射Thrsp过表达腺病毒,引起了显著的脂肪肝表型。由此,我们推测该基因是多种因素引起脂肪肝的关键节点。为了证明这个假说,我们拟开展以下工作:①进一步探讨LXR和SREBP-1c调节Thrsp表达的机制,及其对Thrsp过表达引发脂肪肝作用的影响;②观察siRNA在肝脏敲低Thrsp是否可以逆转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本课题的开展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的防治及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中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脂质的过度沉积。而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Thrsp (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 14 homolog),有文献报道其在培养肝细胞中参与脂质合成。本课题发现在两种NAFLD动物模型:db/db小鼠和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脂肪肝中均发现有Thrsp表达的显著上调。而肝脏过表达Thrsp可促进脂质合成,表现为CT扫描显示肝脏脂肪浸润增多,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增加,肝组织油红O染色明显增强,调节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SREBP-1c和-2、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三酯合成的限速酶DGAT1和-2、以及糖异生关键酶G6pase等基因表达增强,并且FAS、ACC和G6pase的酶活性升高。而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表达显著降低,并且肝脏对氟标记的脂肪酸代谢显像剂18F-FTHA的摄取减少,说明Thrsp过表达引起的肝脏脂质堆积是脂质合成增多,而非摄取增多。代谢性核受体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LXR)激动剂TO901317可在野生型及LXRβ敲除小鼠肝脏诱导Thrsp表达,而在LXRα敲除或LXRα/β双敲除小鼠中,Thrsp表达不被诱导。并且TO901317的处理显著上调野生型小鼠肝脏中SREBP-1c的表达与活性,而SREBP-1c基因敲除可阻断TO901317对Thrsp的诱导。序列分析显示Thrsp的-2468~+1bp启动子区有4个LXRE类似位点和1个SRE位点。TO901317的处理和LXRα过表达不能增强Thrsp的启动子活性,而SREBP-1c过表达可使Thrsp启动子活性升高。进而利用siRNA敲低db/db小鼠肝脏的Thrsp基因,则脂肪肝表型显著缓解,肝脏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肝组织油红O染色减弱,FAS的表达下降。在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中,用siRNA敲低Thrsp也可显著降低TO901317处理引起的脂质堆积。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发现Thrsp可促进肝脏脂质合成,LXR对Thrsp表达的诱导由LXRα介导,并且依赖SREBP-1c的作用。由此可见,Thrsp可能是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该论文发表于Hepatology (IF 10.88)。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考虑固化剂掺量影响的镁质水泥固化土非线性本构模型
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PPARδ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糖代谢信号通路中作用研究
Chemer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BAP3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KLF1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