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提示钾离子信号网络KCNIP4、KCNIP1、DPP10、FHIT、KCNC1基因遗传变异可能与ADHD的发病风险相关联。现有的生物学研究也显示钾离子信号系统可能参与了ADHD的发病过程。本项目拟采用"两阶段分析"的关联研究策略,在武汉地区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钾离子信号网络中5个关键基因KCNIP4、KCNIP1、DPP10、FHIT、KCNC1遗传变异与ADHD的相关性及其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并在上海地区应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独立验证第一阶段的结果;同时初步探讨与ADHD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将探索钾离子信号网络基因遗传变异在ADHD发病中的影响及其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作用模式,为阐明ADH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钾离子信号网络中5个关键基因(KCNIP4、KCNIP1、DPP10、FHIT和KCNC1)21个遗传多态位点与ADHD的关联。300例ADHD儿童来源于2012-2014年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儿童医院的6-17岁ADHD患者;300例对照儿童来源于同医院同期的健康体检儿童。应用Sequenom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构建各基因型对ADHD易感性影响的多因素模型;采用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基因-基因交互效应,并对潜在交互作用位点与ADHD易感性进行累积效应分析。.(1)单基因多态位点与ADHD的关联分析:经年龄、性别调整后,KCNIP4基因rs1813601、DPP10基因rs272000和KCNC1基因rs757511可降低ADHD的发病风险(OR=0.425, 95% CI=0.230-0.783;OR=0.576, 95% CI=0.371-0.893;OR=0.604, 95% CI=0.400-0.911);KCNIP1基因rs1541665和FHIT基因rs3772475可增加ADHD的发病风险(OR=1.659, 95% CI=1.077-2.558;OR=1.528, 95% CI=1.010-2.312)。.(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rs1813601,rs3772475和rs1541665具有交互作用,以rs1813601AA基因型作为对照,携带rs1813601CC或CA和rs3772475CT或TT基因型的儿童患ADHD风险最高(OR=2.265, 95% CI=1.253-4.098);携带rs1813601CC或CA, rs3772475CC和rs1541665TC或CC基因型的儿童患ADHD风险偏高(OR=1.966, 95% CI=1.094-3.534)。.(3)累积效应分析:以rs1813061C, rs3772475T, rs1541665C为危险等位基因,以危险等位基因数目0-1组作为对照,发现2-3个和4个以上危险等位基因均会增加ADHD的发病风险(OR=1.886, 95% CI=1.121-3.174;OR=3.479, 95% CI=1.429-8.468)。.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ADHD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相关结果已发表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的网络成瘾:认知缺陷和动机风格易感因素及追踪研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相关多巴胺系统功能基因的研究
脑网络动态属性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功能基因交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