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是非瓣膜性房颤高凝状态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房颤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至今仍未阐明,因此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本项目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深入分析房颤高凝状态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Microvesicle-CD36结合体/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非瓣膜性房颤血小板活化启动高凝状态的关键信号通路的假说,并开展了相应的前期工作。本课题拟采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以microvesicles为工具,以血小板活化为切入点,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上探讨microvesicle-CD36结合体/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作用,验证炎症、氧化应激和糖脂代谢紊乱通过调控microvesicles的质与量而活化血小板,在房颤高凝状态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房颤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探索新的有效治疗靶点,实现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血小板活化是非瓣膜性房颤高凝状态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房颤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机制涉及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至今仍未阐明,因此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本项目应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以microvesicles为工具,以血小板活化为切入点,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上深入探讨microvesicle-CD36结合体/MKK4/JNK2信号转导途径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 炎症、氧化应激和糖脂代谢紊乱能够促进血小板源microvesicles及Annexin V阳性的microvesicles的释放;(2) 各种来源的microvesicles均能够激活CD36阳性的血小板,但对CD36阴性的血小板几乎无影响;(3) microvesicles对血小板的活化呈CD36、磷脂酰丝氨酸(PS)依赖性;(4) Microvesicle-CD36结合体介导MKK4/JNK2信号转导途径活化血小板;(5) Microvesicles-CD36结合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条件下血栓前状态综合防治有效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DNA和磷脂酰丝氨酸在非瓣膜性房颤高凝状态中的作用
子痫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在胃癌进展、高凝状态中的作用
国内心房颤动患者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偏好和支付意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