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传统建筑营造体系与保护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40801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李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毅华,裴强强,张帆,王威,刘科,李双贵,赵超
关键词:
天山北麓河西走廊营造体系保护技术传统建筑
结项摘要

Hexi Corridor in Gansu and the nor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 in Xinjiang are adjacent area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constituting a belt-shaped region with the span of more than two thousand kilometers.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location of this region have a close association and the overall study is very necessary.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ainly buil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is region form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ilding system and stretching thousands of miles. Since the unusually large geographical span,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search efforts,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lagging for a long-term. Meanwhile, the harsh natural environment is causing a greater erosion and destruction on these buildings. For the existing research gaps and protection needs,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overall research.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Hexi Corridor and the nor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system will be built. The project also explores the drought and sand storm, extremely heat and cold climatic factors, in addition of caused failure mechanism to the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The suitability detection of diagnostic techniques to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are carried out. By creating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key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ructure form, failure mechanism,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iques, etc., this project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basic research and scien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to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region of Hexi Corridor and the north side of Tianshan Mountain.

甘肃河西走廊与新疆天山北麓地区毗邻,在中国西北构成了一处东西跨度达两千余公里的带形地域,其自然条件和文化区位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进行整体研究十分必要。该地域内主要建于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呈现出鲜明的一致性特征和地域性特色,形成了绵延千里、相对独立的建筑体系。由于以往研究中受到地理跨度异常巨大、研究力量分布不均的限制,本地域内传统建筑研究相对滞后。同时,严酷的自然环境又对其造成了较大侵蚀和破坏。针对已有研究不足和保护需求,本课题着重进行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传统建筑的整体研究,构筑起地域性传统建筑的营造体系,并探讨本地域干旱风沙、酷暑严寒的气候因素,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结构和构件产生的破坏机理,深入开展传统建筑适宜性检测诊断技术研究。通过对营造技术、结构形式、破坏机理、检测诊断等各关键环节的系统研究,提升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地区传统建筑的基础研究和科学保护水平。

项目摘要

本课题对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天山北麓这两个相互密切关联地区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整体研究,这两处相互毗邻的地域,其传统建筑在选址、布局、类型、结构、装饰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一致性特征和地域性特色,在中国西北地区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公里且相对独立的建筑体系。对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传统建筑开展整体深入研究和保护技术探索,在诸多方面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的空间广度和理论深度,展示了其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本课题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的营造体系研究,并且针对本地域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及其破坏机理,进行了适宜性的残损检测研究和安全诊断技术研究。本课题以建筑个案为突破口,深入研究了本地域的营造技术,以第一作者出版的《张掖大佛寺建筑研究》和《民勤圣容寺建筑研究》两本专著,以及《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屋顶结构探析》、《新疆天山北麓传统建筑营造做法研究》等期刊论文系统论述了于明清时期出现的与关中建筑及中原建筑相区别的本地化建筑特征和建造做法,构建了相对独立成熟的建筑工艺体系。《西北干旱地区传统建筑安全性能研究》、《河西走廊传统楼阁承重结构安全阈值研究》等期刊论文依据构件、构架的残损检测数据,开展了具体构件及其结构整体的静力学研究,讨论传统建筑的安全性能及其破坏发展趋势。在西北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影响下,传统建筑承重结构自身易于受到侵蚀和破坏,由于相关规范中对残损点的确定尚不清晰,较难科学评判传统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开展适应性的修缮工作,本课题通过采集本地常用建筑树种祁连云杉、张掖二白杨、天山雪松等,并根据所采样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糟朽残损性能试验,以及实验室足尺模型进行的檐下、脊檩、梁柱等部位的节点转动能力试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检测和试验数据,为开展传统建筑承重结构的安全阈值研究,实现本地域建筑遗产的科学化、定量化保护提供了有利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李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37024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30701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07221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10511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70805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203193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522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70222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57616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068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7291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200160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47800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9673028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0605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60426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00217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575212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023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50812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460625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67324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9778050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218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290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72054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60538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02930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53211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2177515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0102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77607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909283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6.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匠作体系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

批准号:5150820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成丽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传统建筑工艺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应用体系研究

批准号:50778125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李浈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安多藏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研究

批准号:5166803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黄跃昊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赣东北传统村镇聚落古戏台建筑营造技艺研究

批准号:5156804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许飞进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