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发展难以克服的障碍,目前尚未能建立临床上适用的风险预测模型。候选基因/区域单体型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解释放射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DNA修复通路(ATM,ADPRT,APE,MBD4,XRCC1,XPD,XPG,XPC,NBS1,XRCC3)、凋亡通路(FAS, FASL,STK15)、炎症因子和肺纤维化相关基因(12-LO,CD14,TP53,TGF-β1,IL-6,IL-2,SOD2, ACE)与放射性损伤相关。我们已发现基于HapMap数据库的ATM基因单体型比传统候选SNPs更能反映该基因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因此我们拟通过对多条通路上的多个候选基因进行全基因/区域的单体型研究,系统地探寻基因型与临床因素的综合作用,建立基因-临床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更好干预肿瘤提供可行的方法。最终在基因水平上预测发生致命性放射性损伤的风险,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多通路候选基因单体型与唇腭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LPA-LPAR1信号通路调控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参与TAMs诱导的放射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