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和培育耐盐罗非鱼养殖新品种,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咸、海水资源,改变我国咸、海水养殖中缺乏优质杂食性鱼类局面、促进我国罗非鱼养殖生产和经营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通过耐盐和亲缘关系差异较大的萨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属间杂交,建立F2资源群;通过磁珠富集法开发和选择Internet上公布的133个微卫星标记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生长素(GH)、催乳素(PRL)及胰岛素前体(ISP)等与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的6个微卫星标记,对资源群个体进行微卫星标记定型和表型值测定,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罗非鱼耐盐QTL进行区间作图与定位,估计罗非鱼耐盐QTL遗传效应,为实施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盐罗非鱼养殖新品种和研制转基因耐盐罗非鱼奠定基础。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咸、海水资源,培育耐盐鱼类新品种是重要的途径。以耐盐弱的尼罗罗非鱼(♀)和耐盐强的萨罗罗非鱼(♂)进行杂交,F1代自交,获得F2代资源群体。通过对10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用83个标记构建成16个连锁群。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QTL单标记定位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闽值。在耐盐性状的标记回归研究中,共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对性状的贡献率为24.0%、27.0%和23.0%。UNH860、UNH843和GM171座位可能与影响罗非鱼耐盐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在耐盐性状的QTL区间定位研究中,共5个QTL达到连锁群显著水平(P =0.05),其中2个达到连锁群极显著性水平(P =0.01),对性状的贡献率为23.22 %和21.03 %,它们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UNH120-GM542区间和UNH132-GM146区间是影响罗非鱼耐盐性状性状的主效QTL区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马铃薯耐盐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落羽杉×墨杉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耐盐性状的QTL定位
胡麻抗盐相关性状选择及QTL定位研究
小麦耐深播相关性状主效QTL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