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系单细胞绿藻,能够大量合成并积累花生四烯酸(ArA),尤其在氮限制条件下,其含量可占藻体干重的20%,且95%以上的ArA是以三酰甘油(TAG)的形式贮存于细胞中。但就此途径与分子机理,人们了解甚少。本课题组在该绿藻cDNA文库构建与序列分析基础上,克隆与ArA合成有关的D5、D6、D8或D15等去饱和酶及延长酶基因;克隆与TAG合成相关的甘油-3-磷酸(G3PAT)、溶血磷脂酸(LPAAT)或二酰甘油(DAGAT)等酰基转移酶基因;运用转基因技术有重点地在异种模式生物中鉴定D5或D15及延长酶基因的功能;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这些基因在氮限制不同时间内的表达情况,结合缺刻缘绿藻在胁迫情况下脂肪酸成分及TAG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该绿藻合成并积累ARA的可能代谢途径及分子机理。为分子调控、种质改良及利用该微藻规模化生产ArA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项目针对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这种单细胞绿藻,结合其能够大量合成并积累花生四烯酸(ArA)的特点,首先探讨了在氮饥饿培养条件下,ArA及其他脂类物质的变化。结果可知在氮饥饿培养27 d后,ArA含量可占藻体干重的7%,且76%以上的ArA是以三酰甘油(TAG)的形式贮存于细胞中。对构建好的该藻cDNA文库进行序列分析,阐述了该藻的分类地位及脂类合成的初步概况;然后利用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及兼并引物PCR技术克隆了与ArA合成有关的D5、D6、D12或D15等去饱和酶及延长酶基因,以及与TAG合成相关的甘油-3-磷酸(G3PAT)、溶血磷脂酸(LPAAT)等酰基转移酶基因;运用转基因技术在酿酒酵母、拟南芥等模式生物中鉴定了D15及延长酶基因的功能并确定了它们的亚细胞定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这些基因在氮饥饿不同时间内的表达情况,结合缺刻缘绿藻在该胁迫条件下脂肪酸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该绿藻合成并积累ARA的可能代谢途径及分子机理。为分子调控、种质改良及利用该微藻规模化生产ArA的研究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氮饥饿引起缺刻缘绿藻积累三酰甘油的机理研究
缺刻缘绿藻中ArA合成相关酶基因对氮饥饿响应的分子机理
缺刻缘绿藻富含的花生四烯酸被优先合成为三酰甘油的途径与机制分析
白桦叶缘缺刻变异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