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债券发行政策渐趋宽松,发行结构日益多样化,发行制度也越来越市场化。尤其历经股权分置改革与金融危机之后,一级市场发行量与二级市场流动性都有了巨大变化。针对这一新局面,本课题旨在研究:1、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9年间发行债券的决策动机与宏观微观市场条件的影响。基于不同债券融资的资金成本、期限结构、发行主体、股权结构与发行条件,为何企业在企业债、可转债、公司债、银行贷款以及权益融资间存在不同偏好?2、债券融资与其信用风险尤其是违约风险的因果关系。信用风险好的企业是否偏好较长期债券融资?3、不同债券融资与信用风险及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治理好的企业是否更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券融资?公司治理好的企业信用风险是否较低?长期债券融资、信用风险与公司治理间是否有内生性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除了应用较传统回归方法外,还将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与两阶段的二元Probit-Tobit模型。
针对中国政府将发展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战略这一趋势,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公司债券融资的成本、发行公司债的违约风险、与债券市场的治理机制尤其是对债券投资者的保护的关系。信用评级是债券投资者判断债券的违约风险,评估债券价格的重要依据。而债券条款设计则是衡量债券投资者保护强度的工具。本课题已按原计划如期完成并取得超出原先预期的成果。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我们研究了债券融资成本与债券契约设计的关系。我们通过手工摘录和归纳债券契约条款,衡量出债券投资者保护强度。研究发现:公司债的债权人保护设计越好,融资成本越低;公司债券的融资金额越大,债券融资成本越低;公司债券的到期期限越短,债券融资成本越低;有担保的公司债融资成本更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主体可以通过债券契约设计提高对债券投资者的保护,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其次,我们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债信用评级包括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在进行评级时除了财务风险外,还关注公司治理吗?再次,我们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债信用评级包括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在进行评级时除了财务风险外,还关注公司治理吗?如果是,那么公司治理的哪些方面会对信用评级产生影响?从债权人的角度,考虑了债权人面临的代理冲突问题,从债权人的利益出发来探讨公司治理,包括经理人与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的代理冲突,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代理冲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对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都具有影响,并且对主体评级的影响大于债券评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 发表6篇国际期刊,其中4篇在国际SSCI检索期刊;发表6篇在国内期刊,其中包括3篇在《金融研究》、另外在《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及《中国会计评论》各一篇。此外,我在主流国际年会如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年会报告三次,在财务管理学会(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FMA、)年会报告两次,在FMA亚洲年会报告一次,在美国管理学会年(Academy of Management)会报告两次,在欧洲财务管理学会年会报告一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基于公司行业结构的哈尔滨跨区域联系网络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 —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抑制miR-31表达通过促进靶基因HIF1AN表达而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的进展
可转换债券融资下的委托代理与公司价值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异化与治理研究
债权融资下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需求、工具选择和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