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配制度会对性选择等重要的生态和进化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导致不同地理种群间产生显著的形态分化,甚至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故婚配制度的研究虽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动物行为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峨眉树蛙在繁殖季节有"多雄抱一雌"的现象,抱对的雄性个体数随着海拔、种群密度和性比的变化而变化。这暗示峨眉树蛙的婚配制度存在变异,且变异与海拔、种群密度和性比相关,也表明峨眉树蛙是很好的研究动物婚配制度及其地理变异的模式动物。为此,我们假设:峨眉树蛙的婚配制度存在地理变异,且海拔、种群密度和性比是导致其变异的主要因素。为检验该假设,本项目拟以峨眉树蛙的3个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观察和遗传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峨眉树蛙:1)是否具有"一雌多雄制"的婚配制度?2)是否存在婚配制度的地理变异?3)婚配制度地理变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对峨眉树蛙婚配制度假设的验证,揭示其进化机制。
2011年至2013年,我们采用行为观察和遗传分析的方法对峨眉树蛙的婚配制度及其地理变异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筛选了11个可用于峨眉树蛙父权鉴定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2)发现峨眉树蛙分化成了四川、湖北-湖南-广西、云南3个地理种群;3)揭示了峨眉树蛙的婚配制度是混交制;4)发现峨眉树蛙正抱雄性个体比侧抱雄性个体具有更大的繁殖成功率,这与它们的睾丸大小和精子形态特征之间没有相关性,而与它们的繁殖时间投入成显著正相关;5)发现性比是影响峨眉树蛙婚配制度变异的主要因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峨眉树蛙求偶场婚配制度的进化机制
峨眉树蛙MHC基因的地理变异及其形成机制
峨眉树蛙的合作繁殖行为及其进化机制
峨眉树蛙配偶选择的进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