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血液白细胞70%的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第一线防御细胞。已知中性粒细胞经两类同位置、共表达的低亲合力Fcγ受体(CD32a和CD16b)被免疫复合物活化。现推测:在与配体IgG结合时,这两类受体之间可能发生寡聚,且寡聚可能是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化的重要环节。但迄今寡聚尚未被直接观察到。本项目拟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定量观察CD32a和CD16b的寡聚过程;用微吸管粘附频率分析和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法(FRAP)结合采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建立二维反应动力学方程、粘附概率方程和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寡聚影响受体-配体亲合力、结合能力、反应动力学速率系数等分子力学参数和寡聚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活化的实验证据,并定量分析和探讨寡聚产生这些影响的分子力学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入揭示中性粒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机理和发展新的临床治疗策略应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也将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免疫球蛋白Fc受体介导中性粒细胞反应的行为和机理研究
坏死中性粒细胞DAMPs-IgG免疫复合物共同活化cDC1表面Clec9A-FcγR受体介导SLE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FcγRIIIB受体与ITAM信号开关调控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机理的体外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合力受体诱导程序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