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1880-2000年中国年平均气浑及隆水量序列,指出1998年是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20世纪90年代是最暖的十年,与全球的变化一致。降水量变化以20-30年周期为主,无长期变干或变湿的趋势。利用史料插补得到1880-2000年中国东部71个站的四季气温和降水量序列,这对季度气候预测有重要意义,提出南极涛动定义,填补了几十年来世界涛动研分的空白,被IPCC报告引用。用统计方法重建了1873-1950年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为进一步研究大气球流与气候的关系打下了基础。利用大气球流模式(CCM2及CCM3)所作的模拟,重建的大气球流及降水序列与观测的关系相当一致。这说明了模氧及重建的可信度高,也证实影响中国气候的大气环流机制的稳定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向高海拔或高纬度迁移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2000-2019年武夷山亚高山草甸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及其时滞效应
中国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
青藏高原积雪年代际变率归因与全球气候效应研究
20世纪中国气候变率的模拟研究
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率对全球变暖“停滞”的相对贡献率
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统计评估及对全球变暖信号的检测和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