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中,肝脏NK细胞可通过Fas/FasL和NKG2D/NKG2DL途径损伤肝细胞,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中,肝脏NK细胞的频率显著增加,外周血NK细胞天然细胞毒受体(NCRs)的表达也显著增强,因此推测肝脏NK细胞在HBV-ACLF肝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人体肝脏NK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HBV-ACLF病人肝移植术中切除的肝组织,分离肝脏淋巴细胞,运用多色流式技术分析肝脏NK细胞各亚类的比例、受体表达、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水平,明确HBV-ACLF病人肝脏NK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体外用阻断抗体和microRNA干扰质粒阻断NCRs识别途径,观察其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NCRs在HBV-ACLF肝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HBV-ACLF免疫学发病机制,为寻求防治HBV-ACLF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肝脏NK细胞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仍未阐明。我们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在HBV-ACLF中,肝脏NK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外周血NK细胞天然细胞毒受体(NCRs)的表达显著增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了肝脏NK细胞及其天然细胞毒受体(NCRs)在HBV-ACLF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轻度慢乙肝(CHB)病人,HBV-ACLF病人肝脏NK细胞的比率显著下降,肝脏NK细胞NKP30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强,而NKP46、NKG2D、NKG2A和CD158a的表达未见显著差异。NKP30特异性配体B7-H6及炎症细胞因子IL-32在HBV-ACFL肝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均与肝损伤程度显著正相关。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在HBV-ACLF中,肝脏NK细胞可能通过NKP30-B7-H6的特异性识别上调IL-32表达而诱导肝细胞损伤。本研究为揭示HBV-ACLF免疫学发病机制,为防治HBV-ACLF提供了重要的新靶点和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剪接蛋白SRSFs在肝脏糖代谢和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Adiponectin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肝细胞凋亡机制
NK/NKT细胞在HBV感染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胆汁酸及其受体FXR 在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