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丹参与红花活性物质配伍(丹红注射液为例)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364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万海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白娟,别晓东,陈礼民,戴其舟,胡晓芬,葛立军,卢昕博,张宇燕,郑承臻
关键词:
药效动力学红花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丹参
结项摘要

中医方剂配伍研究大多集中在饮片、体外成分、体内单成分分析等层面,难以反映方剂整体药物或成分体内过程、药效变化特征。基于药物相互作用(DDI)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拟从"方剂-活性物质-配伍-药动学-药效学"角度开展研究。.内容:制备丹参水溶性部位(丹参素等)、脂溶性部位(丹参酮ⅡA),红花总黄酮部位(羟基红花黄色素A);正交法分别组成有效部位、成分用量配比不同9个配伍方;选用脑缺血动物脑功能,神经元凋亡、坏死,Ca2+,神经毒性物质等指标,研究各方口服或静脉给药后生物效应动态变化(PD);HPLC、HPLC/MS同步测定各成分在不同时相血中浓度(PK),或FTIR、 NMR、MS、ESI表征代谢产物。引入时间序列、多元分析等方法,构建多成分PK-PD、主辅配伍等数学模型。.意义:建立方剂整体效应下的药物-药物-机体相互作用及中药配伍研究、分析、评价方法与模式;探讨丹红作用机制、最佳配伍。

项目摘要

中医方剂配伍存在着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动力学(PD)可反映药物相互作用。本项主要是以丹红配伍为示范,结合丹红注射液组方,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原理,构建中药多成分特征PK-PD模型,探讨丹红配伍机制,逐步建立中药配伍研究的新方法。现已按研究计划,经四年研究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采用制备型、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正交、大孔树脂等方法制备丹参、红花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如丹参素、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通过HPLC-DAD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UV-VIS测定有效部位含量,及体内外指纹图谱,开展丹红注射液制剂质量研究;4VO法、MCAO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乳鼠海马神经元缺氧缺糖致细胞损伤、神经元糖氧剥夺(OGD)等模型,检测多项指标,如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Bcl-2蛋白表达、MDA、SOD、GSH-PX、LDH、Ca2+、细胞凋亡等,表明丹红注射液及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不同比例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或缺血缺氧所致的动物、细胞损伤等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采用HPLC、LC-MS等开展丹红注射液及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不同比例配伍在血浆、微透析中的浓度、代谢产物分析,细胞转运特征分析,动态同步测定药效学和药动学数据,通过参数估计,运用数值分析理论等,开展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PK-PD联合数学模型构建及计算机转化,探讨组分配伍规律及中医药配伍生药间主辅等配伍地位。.本项目以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为研究对象,从丹红配伍中药复方“方剂-主要活性物质(成分)-配伍-药动学-药效学”角度探讨丹红中活性物质配伍规律、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机制,丰富和发展活血化瘀治则治法,有助于开展中药配伍机理、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为中药配伍基础性研究提供先进、可行技术和方法。.现已将相关研究成果整理撰写发表相关科研论文,正式发表34篇,其中SCI收录6篇,会议交流论文7篇(均带标注);出版专著3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项目负责人入选为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项目组成员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人次;培养博士后1名,研究生8名;组织举办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3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2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3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0.0736
发表时间:2020
5

耗散粒子动力学中固壁模型对纳米颗粒 吸附模拟的影响

耗散粒子动力学中固壁模型对纳米颗粒 吸附模拟的影响

DOI:DOI: 10.3969/j.issn.1007-2861.2013.07.039
发表时间:2014

万海同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371789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436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67265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30105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27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8137405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800192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070941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97393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丹红注射液对小鼠移植心脏冷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配伍增效机制研究

批准号:81903927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林超
学科分类:H321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丹参红花多组分配伍方(丹红注射液为示范)药物体内过程与抗血栓效应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8147358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宇燕
学科分类:H3105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药代学与药效学关联的丹参红花多组分(丹红注射液为例)抗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436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万海同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丹参、川芎活性物质配伍方的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批准号:8127417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杨洁红
学科分类:H321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