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1.继续采用大孔树脂、制备液相以及液质联用、核磁等技术对养阴通脑颗粒整方和各单味药中有效部位及其相关成分分离、分析;按正交试验法组成各有效部位(黄酮、生物碱、皂甙、挥发油类等)用量配比不同9个组方。2.采用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数量;谷氨酸(Glu)释放量,钙超载,神经元凋亡等指标研究9个组方作用。3.采用脑缺血动物模型等,对9个组方在体外与其在血、脑的成分进行HPLC测定,得各组方代表成分谱。4.对各组方与其药理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各组方HPLC数据与其药理数据逐步回归分析等。.二、意义:可有效分析各主要有效部位及其母方主辅,组效与量效及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内在配伍关系;为中药复方内在配伍定量化和质量标准化研究进行有意义尝试。寻求出具有抗脑缺血作用的最佳有效部位组合;为开发出治疗本病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新药(有效部位群)奠定基础。阐述本病病因病机,开拓治疗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血脑双通道微透析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养阴通脑颗粒组分配伍方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
基于血中移行成分“谱-效”相关联的养阴通脑颗粒多组分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养阴通脑颗粒有效部位的药动学与抗脑缺血效应的多维广义线性联动数学模型研究
基于总量统计矩原理的养阴通脑颗粒多组分药动学整体特征与抗脑缺血效应关联研究